第一学期?幼儿歌曲弹唱?教案第十二周半分解和弦编配歌曲?火车开了?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弹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火车开了弹唱及表演唱。〔2〕掌握半分解和弦编配伴奏。〔3〕熟练弹唱歌曲并能为教授幼儿组织音乐活动。2.技能目标(1)练习左手正三和弦半分解练习。〔2〕练习正确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3〕弹唱歌曲及歌表演。3.情感目标(1)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及表演,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2)欣赏歌曲,通过有节奏的演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感受歌曲幽默的情趣。课前准备:复习?小红帽?弹唱预习?火车开了?学生下载原唱,学会音准、节奏节拍,熟悉歌词。教学难重点:1.正确演唱大跳音程。2.学生能正确把握旋律走向。3掌握歌曲中一字多音处的词曲搭配。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讲解法课时时量:4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情景表演,边打节奏边唱歌词。熟练学唱歌曲。第二课时:弹奏歌曲选用适合的和弦及伴奏音型。第三课时:弹唱歌曲。第四课时:学习效果检查,弹唱回课指导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回课教师抽查学生弹唱,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教师回课时指出问题,学生及时改正2、音乐欣赏刘天华1895-1932,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清末秀才之子,与诗人、音乐家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参加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表作有??、?良宵?、?空山鸟语?、??、??等。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刘天华认为音乐的重要目的,便是在表达人的感情以使听者感动。如他提到胡琴的音乐时便说:「不管那种乐器那种音乐,只要能给人们精神上些少的抚慰,能表视一些艺术的思想,都是可贵的」。但这些目的,必须是普及于群众的,而不是「以音乐为贵族们的玩具」,这种让音乐及于平民的想法,实与当时的五四时代的白话文运动有着相同的精神。刘天华对于音乐的看法,与传统音乐中以音乐为教化人民之方法,以及内心活动之外在表现等理念十分的相近,而与在西洋音乐中那种为艺术而艺术之想法有所不同,可说在对音乐的根本看法上,刘天华受传统音乐思想的影响较大。国乐改良的想法在民国初年,刘天华见到音乐开展的垂危,因主张进行国乐改良。他反对完全以西乐来取代音乐,他认为西乐虽完善成熟,但不能削足适履的把它用在人的意识性格之间。同时,他认为身为一个音乐家,不仅要守住自身的传统,更要把音乐的好处发扬光大到世界。那么应该如何来复兴国乐呢?他认为不管复古守旧或全盘西化,都是不行的,由于他能分别深地入了解中西乐的特长及优点,因此他主张「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合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进步两个字」。要「介绍西乐,以为改良中乐的辅助,并想效法西乐,配合复音,并参用西洋乐器」,再「从创造方面去求进步」。这种学习西乐以改良中乐的思想,实与其自小对中西乐都能接触有关,由对西乐学习发现了西乐的繁复有定制,在和音乐接触中发现中乐的纯粹精微,也因为这种想法,他才会努力于学习中西乐,以力行国乐改革。3发声练习▼▼▼▼▼▼▼▼5432|5432|1-‖Lalalalalalalalala演唱要求:开口音练习,把嘴巴张开,笑肌抬起。要求下巴不动,舌根放松,唇舌动作敏捷,发音短促、轻巧而有弹性,面带微笑、半打呵欠状翻开喉咙,同时腹部和两肋有发“哈哈〞笑声的弹跳之感。4歌曲演唱教学〔1〕听歌曲答复下列问题这首歌的速度是怎么的?〔快速、中速、慢速〕〔2〕这首歌曲是几拍子?〔二拍子〕〔3〕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强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