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华中建筑HUAZHONGARCHITECTURE3/2009第27卷张继良韩佳纹唐建ZhangJiliangHanJiawenTangJian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9X(2009)03-0008-03摘要哈佛大学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是柯布西耶晚期的代表作品,该文通过对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研究,探索柯布西耶设计的精神和手法。关键词坡道秩序体验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柯布西耶AbstractCarpenterVisualArtsCenterofHarvardUniversityisthelaterepresentativeworksofCorbusier.ThroughstudyingtheCenter,thisarticletriestofindthespiritandmethodofCorbusier’sdesign.KeyWordsRamp,Order,Experience,CarpenterVisualArtsCenter,LeCorbusier没有人能够像柯布西耶在现代建筑的进程中表现得如此顽强和隐忍,被频繁的攻击却仍然坚持不懈,并不断地把哲学和秩序如此精深地引入建筑,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和深邃激情的建筑理论。当走近哈佛大学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走入这座他晚期的代表作品时,会感觉到在不需要过多地证明自己的存在时,柯布所表现出的蕴含着一生对建筑的体验和感悟。整个建筑少了禁欲主义的冰冷,潇洒自如的应用富有表现力的建筑语句,将自由的空间塑造和戏剧化形式效果纯熟自然地编织于建筑之中。1背景柯布西耶一生中多次前往美国,却一直难以对这个国家产生亲近感。在他的眼中,美国一直是一个具有表面风气、只懂解读哈佛大学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CarpenterVisualArtsCenterofHarvardUniversity的哈佛校园突然焕发出了生机。人流在柯布的眼中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充满了动势和方向感,就这样,一条充满动势的坡道成为了最初设计概念的切入点。虽然被佐治亚风格的建筑包围,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并没有与其形成任何的对位和形式关联(图1),表现了独特的个性。在这一时期,柯布设计方案的形体灵感多来源于生物器官。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展馆的设计中,最初的空间概念草图就酷似一个胃形。展览馆实际上是一个得迎合大众口味的地方。1958年,哈佛大学邀请柯布西耶为其设计一座视觉艺术中心,柯布西耶先是回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①。在哈佛任教的塞·吉迪翁(SigfriedGiedion,1888年~1968年)亲自致电这位倔强的老人,不久柯布西耶终于来到哈佛的设计学院,与校方开始详细地讨论方案的各种设计要求。建筑的主要功能包括了教室、展厅和办公室,哈佛大学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显示出一种解答教育问题的需求。在没有传统的美国文化中,教育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平等、开放和包容。在艺术中心里,每个人的艺术鉴赏力和动手能力都有机会得到提高。要求如此的宽泛,却并没有降低任何设计的难度,在这样一块狭小的基地中满足一个想要改善整体教育环境的要求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没有挑战的项目不会让柯布西耶感到兴奋和快乐。他愿意征服美国,特别是在他生命中的最后的岁月。2理念1959年11月的一天,柯布西耶独自站在窗前凝视空寂而翠绿的哈佛校园,下课的钟声忽然响起,学生们涌入校园的小路,在路边茂盛的树下行走着,原本空寂图1建筑坐落在佐治亚风格的建筑之间图2三层设有特征鲜明的坡道评论与鉴赏·有关国外建筑(及建筑师)的评论·CommentsandAppreciation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邮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教授116000alwaysshine18@hotmail.com200811129第27卷3/2009HUAZHONGARCHITECTURE华中建筑多媒体中心,比拟“胃”的意义,建筑引导人们进入、聆听、观看并最终消化。而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方案则似来源于两片肺叶的组合,似乎通过这座建筑中漫长的动线缓慢地过滤着人流。很多人习惯以二次大战为界把柯布西耶的建筑生涯分为两段。战后的柯布西耶较第一阶段更加重视民间的建筑经验,更加重视原始的趣味,和以前的柯布判若两人。然而,当对比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和前期最为经典的萨伏伊别墅时,机器观和隐喻的建筑内涵却丝毫没有改变,1926年提出的“新建筑5点”在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这里仍然齐备,S型的曲线坡道冲破“萨伏伊别墅”内部的坡道延伸到外部空间,使建筑内外产生生动的对话。在建筑的行进过程中人会产生“移动的印象”,从而使“散步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