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品的合理应用湖北省中医院主任药师冯汉鸽内容提要概述及概念药食两用名单及性质药食两用误区药食两用应用原则药食两用饮片使用实例“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药食同源的理论来源药食同源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种籽、植物根茎果腹,才有区分对人有易或者有害动植物的初步认识;氏族社会:神农尝百草,才有医药;夏商周时期:农耕技术进步,有了谷物,发明了酿酒,从此与医疗结下不解之缘。故有《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周礼·矢官·疾医》记载:“以无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山海经》中记载药品有116种,其中植物52种,动物61种。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其中秫米即是禾本科植物粟。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将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中品多是补养的药物。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113方中广泛使用既是食品,又作药用的有:大枣、甘草、茯苓、粳米、葱白、生姜、干姜、五味子、阿胶、土瓜根、蜂蜜。张仲景《金匮要略》262首方剂中除应用上述药物外,更有当归、羊肉、猪油等。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概述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食品和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研究者们按照现实生活需求开发了大量的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药食两用”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虽说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能随意食用,要有针对性和适宜性,要有量的限制,过量食用或不对症将适得其反。如何让“药食两用”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发挥其应有作用,让百姓能对症选择,真正让“药食两用”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发挥保健作用。有必要掌握一些合理应用“药食两用”品的相关知识。概述及概念中药与食物的关系是――药食同源。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少部分,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防病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药食同源药物与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只能用来治病的就称为药物,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药物食物药食两用药食同功药物食物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均具有形、色、味、气及作用部位这5个方面,这里的“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作用部位是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某一特定的内脏有明显的亲和力。如酸的药物或食物先人肝,首先对肝脏发挥其影响和作用。每种食物或药物在这五个方面都有所专,这就构成了每种食物或药物各自的特性或性能。药食同理指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这种结合气候变化选择药物或食物的治疗原则,中医学称作“因时制宜”。概念食品:我国《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美国FDA的定义:食品添加剂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成分或食品构成成分。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定义: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概念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