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份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查持续改进一、抗生素使用情况工作计划(P):以二甲复审为契机,全力做好抗菌药物的管控工作,做好PDCA持续改进工作,使二甲复审工作改进成果得以延续下去。预计在3个月(二季度)内实现持续改进,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明显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率有下降趋势,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工作计划: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2、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统计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3、加强的抗生素使用原则、预防使用抗生素指引培训,要求所有医生掌握,定期并考核;4、对应用抗菌素情况进行监控。二、实施(D):1。根据科室情况加强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2.科主任、护士长、医疗质量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定期考核,查看落实情况;3。加强各项制度学习;4.指导临床合理用药;5.监督药品使用情况;6。加强继续教育;7.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三、检查(C)4月份出院病例数104份,本次抽查病例数71份(68.3%),抗菌药物方面:4月份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44/71)62%;①.其中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8/16)50%,②.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率:50%;全部都在0。5h-2h给药;③。I类切口感染率(0/16)0;④。I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38d/8)4.75d(24h),所有病历使用抗生素均超过72小时;II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34d/5)6.8d(24h),III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6d(24h);⑤.治疗用抗菌药物平均天数(159d/32)5d;⑥。所有使用了抗菌药物的病历中,包括I、II、III类切口及治疗性使用病历中,均使用二线以上药物,I线药物使用率0%;III级药物使用率4.55%;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34%,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申请术填写率(15/15)100%;⑦。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28)28.6%;医院感染发生率(3/71)4。2%。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47。68%;⑨.抗生素占总费用比:7。85%,占药费比30.64%。四、分析、改进措施(A):(1).1-4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1—4月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一直处于30%左右,高于《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建议后期应减少门诊处方开具抗生素,无明确感染证据的,尽量不要开具抗生素;药剂科会定期抽查门诊处方,查到不合格处方、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会通报批评、罚款甚至停处方权;下个月门诊抗生素使用率目标为25%。1—3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断升高,3月份高达70.14%,超过《2013年江西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的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的60%.4月份终于回到正常状态,这和3-4月份的多次院内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二甲复审“培训有很大关系,但是重点在于保持这个状态,甚至更低。建议各位医生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单纯皮肤擦伤、软组织挫伤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通过加强创面清创、换药等管理,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限。I类切口手术减少使用率,除外存在并发症的、抵抗力低的、涉及到关节的、一旦感染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方建议使用,否则一律不得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通过局部皮肤准备、严格的无菌操作、加强术后切口护理等措施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减少感染率。(2).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目前只有院感科一季度关于I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的数据。4月份I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50%,相比于一季度有所改进,但距离《指导原则》中规定的“I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不高于30%”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4月份预防性用药平均使用天数:4。75d(24h),所有病历使用抗生素均超过72小时;且病历中未详细阐明延长使用原因,且无培养+药敏实验.通过鱼骨图我们可以发现,多因素导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科主任、院感医生及所有医生,应做好自己的职责、改变意识,共同控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及时间。建议只有在有严重并发症、体抗力较低的、涉及到骨科关节、一旦感染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等情况下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且建议24h内使用,最高不超过72h;使用剂量应该为最低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