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第教学目标1.说明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应用。2课时)2.通过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实验体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学习无菌操作,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技术流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快速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等。2.通过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实验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技术方法。3.学习无菌操作技术方法。【教学难点】1.说明植物组织培养如何用于作物新品种的培育。2.学习无菌操作技术方法,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技术流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小资料:落地生根落地生根是原产非洲的一种栽培观赏植物,常用叶插繁殖。温暖季节将成熟叶片采下,平铺在湿砂上,数日即可在叶缘缺处生根成活长出小植物,长出后即可割取移入小盆内。结合材料给出的内容,师生共同探讨:除了落地生根,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茎叶繁殖的植物?如何提高植物繁殖的效率,你都知道哪些方法?1/7【新知讲解】一、植物组织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1.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植物教师讲解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的定义,举例说明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植物,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其技术优势。初代培养:是指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外植体的第一次培养。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获得的培养物转移到新培养基上继续扩大培养称为继代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势:(1)可以不断继代培养,速度比常规方法通常要快数万倍;(2)克隆植物可以很好地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3)可用于繁殖一些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贵作物品种;(4)可全年连续实验和生产,节约人力、物力。2.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脱毒教师讲解其技术背景,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技术方案,并以脱毒百合组培苗和脱毒马铃薯组培苗为例进行讲解。背景:无性生殖的植物感染病毒后,可由无性繁殖器官不断传播蔓延,使该植物发生退化,甚至导致该植物品种灭绝,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而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病毒苗,再用脱病毒苗进行繁殖,则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发生病毒。2/73.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生产人工种子教师介绍人工种子的结构和特点,师生共同探讨人工种子的繁殖优势。人工种子:是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芽、愈伤组织等包埋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物质中而制成的。通常人工种子包括体细胞胚、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三部分。人工种子的优势:人工种子的生产过程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对于生育周期长、育性不良且难于有性繁殖的植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4.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教师举例介绍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通过植物细胞、组织的培养来提取有价值的天然产物,满足人类对植物产品的巨大需求,是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发酵罐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来生产药物、食品、调料、香料、颜料等,正日益发展成一个新的产业。5.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作物新品种的培育通过阅读教材,师生共同探讨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分析其方法原理,说明实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的各个方面,例如,细胞突变体的筛选、单倍体育种、转基因植物的克隆、植物体细胞杂交等,并已取得显著的成绩。(1)细胞突变体的筛选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物的细胞处于不断分裂状态,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和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在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时进行人工诱变,诱变频率大3/7于个体或器官水平,而且在较小的空间内一次可处理大量材料。运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离体诱变技术已获得一批抗病虫、抗除草剂、耐寒、耐盐碱的品种。(2)单倍体育种离体培养花药或花粉可获得单倍体。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使染色体加倍,可获得纯合可育植株,从而大大缩短育种周期。(3)转基因植物的克隆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常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将植物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