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教研室顾立第二十六章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drugs)WHO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规定(1999),≥18岁成年人未经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高于或等于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DBP)高于或等于90mmHg(12.0kpa)即为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也亦确诊为高血压.一高血压概述: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WHO资料表明:1.HBP患病率(35~64)欧美20%日韩菲律宾8~10%我国19515.11%19797.39%199111.26%平均十年患病率上升到25%2.年龄差异3.城乡差异我国高血压面临严峻形势我国每年至少新生原发性HBP300万总人数已超过一亿患病率不断上升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26.6%12.1%2.8%73.4%61.9%44.9%高血压分类(WHO/ISH)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30<85正常高值130~13985~891、诊断: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症,WHO建议,在静息状态下: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30<85轻度高血压140-15990-99中度高血压160-179100-109重度高血压≥180≥110原发性高血压(90%):病因不明,亦称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10%):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一、高血压的概述一、高血压的概述研究表明,收缩压增高比舒张压增高的危害更大①①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靶器官损害(血管硬化血管硬化,,心、脑、肾病心、脑、肾病变变))。。②②急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高血压危象::血压骤然升高,并发高血压脑病,恶心、呕吐、抽搐、大汗淋漓、血压高达31.9/13.7Kpa以上,合并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急性肾功衰等。22、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脑病:高血压患者如血压骤升而致脑部小动脉痉挛发生急性脑水肿,急性颅内压增高而产生剧烈头痛(深部的胀痛、炸裂样痛),常伴呕吐、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以至生命体征的改变。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痉挛、出血、渗出等。多见于尿毒症和子痫等.高血压的高危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1)饮食(2)精神应激3.其它(1)体重(2)避孕药和吸烟(3)osas3、治疗:高血压病是一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尤其心、脑、肾及血管),血脂、血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此其治疗不仅要有效地控制血压,更要注意逆转靶器官损害以减少并发症,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病死率。强调综合治疗!药物治疗(降压药为主,终身治疗)非药物治疗(改良患者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一非药物治疗:1戒烟:是高血压患者预防预防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生活方式改变措施.2减轻体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其体重减轻5kg即能降低血压3节制饮酒:HBP患者,摄入乙醇量<50g/d4限制钠盐:HBP患者应低于6g/d5增加体力活动:轻度运动可降低收缩压4~6mmHg6避免心理因素和环境压力7其它:注意补充钙钾镁及纤维素或鱼肝油等营养物质药物治疗应合理应用,原则上应该降致病人耐受的最大水平,一般至少<140/90mmhg。二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观念1.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2.有利于改善代谢障碍3.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4.适用于配合全身其它疾病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心排血量:心功能外周血管阻力:小动脉紧张度足够的血液充盈(循环血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脏射血(CO)CO)足够的血液充盈(循环血量)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Renin•angiotensin•儿茶酚胺类•AVP、ADH•ET•EDRF•ANP•BK•PGE>调节失衡高血压心脏的神经支配压力感受反射化学感受反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肾-血容量调控系统肾脏调节(长期调节)调节降低外周阻力抑制交感活性抑制RAS扩血管1)1)中枢性抗高血压药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可乐定可乐定2)2)神经节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3)3)抗抗NANA能神经末梢药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利血平平4)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β-Rβ-R阻断药阻断药α-Rα-R阻断阻断药药α.β-Rα.β-R阻断药阻断药1)ACEI——卡托普利等2)AT1阻断药——氯沙坦、纈沙坦等1)直接舒张血管药——硝普钠等2)钙通道阻断药——硝苯地平等3)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等抑制心脏射血(↓心输出量心输出量))③↓循环血量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