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佘世锋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小儿调养脾胃注意事项及常用药膳•调理脾胃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家长必须在日常生活、饮食、用药等方面照顾好小儿,预防他们生病,因为脾胃具有多功能,它反映着一定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一定病理过程,如果从小护理脾胃不当,会导致不同疾病的发生、演变,所以日常生活中必须从推拿、药膳等方面补理脾胃,从而使整个机体状态都得到改善,抗病能力增强,提高了小儿免疫功能。序•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后天的营养物质是来源于脾的运化,如果脾胃虚弱,整个机体的营养状况就会差,会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感冒、咳嗽厌食大便干燥、腹泻汗多鼻炎脾胃虚弱•孩子光吃不长是“脾弱胃强”的表现。有些孩子特别能吃,但家长反映孩子吃什么拉什么,不吸收,长得很瘦还特能吃。中医认为这是“脾弱胃强”。这种情况日常注意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白朮、薏米、茯苓等。同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多,千万不要暴饮暴食。什么是脾弱胃强?•1.热而软的饮食••中医认为“五谷养胃”,粮食对于肠胃最有好处。同时要注意主食与辅食的比例。一般来说,小儿胃炎的饮食宜热宜软。•热指小儿吃进去的食物要温热,禁忌冰镇食品,冷牛奶、冷水果就不适宜。有的小儿吃饭时间过长,造成饮食冰凉也不适宜。饮食方面注意•软指食物的质地要松软,易于消化吸收。•不吃油炸食品和过于粗糙的食物,如炸鸡腿、油爆虾以及芹菜、笋、咸菜等硬而难消化的食品。•腌制食品也会损伤胃黏膜。•一般来讲,鱼、蛋、牛奶、香菇、蘑菇、豆腐、鲜嫩蔬菜、瘦肉、童子鸡、鸽子、鹌鹑等食物可经常食用。•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合理卫生,营养供给要充足,比例恰当,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多或不足。•定时饮食,心情愉悦、宽松的进餐环境,不要边吃边玩,也不要边吃边让孩子背书或训斥孩子。•每两餐间隔4小时,少吃零食,以使消化道有一个休息的过程。•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我国无症状儿童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升高,许多患儿都是通过家长传染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传播途径可通过口对口传染,为减少其传播的机会,孩子最好与家人分食用餐,以防交叉感染。•其次,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喂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同时还要纠正孩子咬手指、啃异物的坏习惯,避免细菌侵入胃中。•4.重视胃肠机能的养护••小儿的内脏很娇嫩,要注意保护好小儿的胃肠机能,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胃炎有很好的优势,通过医生辨证施治可使小儿的胃肠机能恢复。•中药:•理气止痛:青皮、陈皮、枳壳、香附、延胡索、川楝子、砂仁。•健脾助消化:白术、茯苓、扁豆、山药、山楂、六曲。•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桂枝、地丁、土茯苓、玫瑰花。•就脾胃外感证而言南、北无差别,皆因夏季炎热,天暑下迫,雨水较多,地湿蒸腾,暑热极盛,湿气较重,暑湿相搏,侵入人体阻于气分,导致暑湿病、湿温病。干寒的北方气候方面南、北方人体质不同及地域差异而致病邪易感性及性质不同:•就里虚、里实证而言则体现了南、北差异之处,也充分体现《内经》中人与天地四时相应的理论。北方多见脾胃阳虚、寒湿困脾证;南方多见脾胃阴虚、脾胃湿热证。湿热的南方•如气候方面所说,南方人多见脾胃阴虚、脾胃湿热证;脾胃阴虚,阳气不足,正气衰弱,所以咳嗽难以治愈,应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治疗咳嗽,还可配合捏脊疗法。•具体操作方法:•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捏起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如此反复,每日1~2次。咳嗽久治不愈病根在脾胃虚弱•穴位敷贴(将膏药贴于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雾化吸入(每次15分钟左右)。•神灯照射(用神灯照射背部,每次不超过15分钟,早晚各1次)。•食疗及药膳后面会提及。•咳嗽期间肉和鱼都要少吃:•孩子在咳嗽期间要饮食清淡,肉、鱼等要少吃,中医认为肉是生火,鱼是生痰的。•咳嗽不要吃太冰的食物,中医认为咳嗽大部分是肺感寒,与肺受寒有关系。•小儿腹泻:•忌含有长纤维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