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脓毒性休克主要内容一、定义二、诊断三、治疗四、展望2定义1、脓毒症感染(可疑或证实)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严重脓毒症脓毒症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低灌注。3、脓毒性休克脓毒症诱导的组织低灌注和心血管功能障碍。3诊断1、脓毒症发热(肛温>38.5℃)或低体温(肛温<36.0℃)心动过速(低体温者可无心动过速)各年龄组儿童心率变量(次/min)年龄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1周>180<100>1周至1月>180<100>1月至1岁>180<90>1岁至6岁>140<60>6岁至12岁>130<60>12岁至18岁>110<604诊断1、脓毒症伴以下至少一个脏器功能异常:意识改变:烦躁、萎靡、淡漠、意识模糊、昏迷、惊厥。低氧血症:(PaO2/FiO2)<300mmHg血清乳酸增高:乳酸>1mmol/L洪脉5诊断2、严重脓毒症组织低灌注高乳酸血症:乳酸>1mmol/L。CRT延长(3s)或花斑。6诊断2、严重脓毒症或器官功能障碍指标低氧血症:(PaO2/FiO2)<300mmHg急性少尿:足量液体复苏后尿量仍<0.5ml/(kgh),持续至少2h。血肌酐>44.2umol/L(0.5mg/dl)凝血功能异常:INR>1.5或APTT>60S肠梗阻:肠鸣音消失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高胆红素血症:血浆总胆红素>70umol/L(4mg/dl)7诊断3、脓毒性休克低血压:血压<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收缩压<该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下。不同年龄儿童低血压标准年龄组收缩压(mmHg)1月<60>1月至1岁<70>1岁至9岁<[70+(2*岁)]10岁<908诊断3、脓毒性休克需用血管活性药物始能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5ug/kgmin]或任何剂量的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9诊断3、脓毒性休克具备下列组织低灌注表现中3条:(1)心率、脉搏改变:外周动脉搏动细弱,心率、脉搏增快。(2)皮肤改变:面色苍白或苍灰,湿冷,大理石样花纹。如为暖休克可表现为四肢温暖、皮肤干燥。(3)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延长(>3s),需除外环境温度影响,暖休克时CRT可以正常。(4)意识改变:早期烦躁不安、萎靡、淡漠,晚期意识模糊、昏迷、惊厥。(5)液体复苏后尿量仍<0.5ml/(kgh),维持至少2h。(6)乳酸性酸中毒(除外其他缺血缺氧及代谢因素等),动脉血乳>2mmol/L。10诊断3、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分期(1)代偿期:具备组织低灌注表现中的3条,或同时具备低血压、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始能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2)失代偿期:代偿期关注不足表现加重伴血压下降,则进展为失代偿期。儿童与成人脓毒性休克的主要区别为:儿童脓毒性休克不一定具备低血压(如儿童脓毒性休克代偿期)。儿童脓毒性休克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主要区别为:失代偿期伴低血压。11诊断3、脓毒性休克休克分型(1)冷休克:低排高阻或低排低阻型休克。表现为意识改变、尿量减少外,皮肤苍白或花纹,四肢凉,外周脉搏快、细弱,CRT延长,伴或不伴低血压。(2)暖休克:高排低阻型休克。表现为意识改变,尿量减少或代谢性酸中毒,但四肢温暖,外周脉搏有力,CRT正常心率快,血压降低。。特征暖休克冷休克CRT2s2s外周脉搏搏动有力减弱皮肤花斑无有12治疗(一)初期复苏治疗目标治疗关键: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治疗目标:1、一旦诊断成立,在第1个6h内达到:CRT2S;血压恢复正常;脉搏正常且外周和中央搏动无差异;肢端暖;尿量达1ml/(kgh)以上;意识状态正常。2、如有条件可监测如下指标: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中央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ScvO2)70%;心脏指数(CI)3.36.0L/(minM2);血乳酸恢复正常;血糖维持正常;离子钙维持正常;13治疗(二)呼吸支持1、确保气道通畅;2、给氧:高流量鼻导管供氧、面罩供氧、必要时予无创正压通气(如CPAP)、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插管前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先予液体复苏或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如对上述措施无反应,应尽早行机械通气治疗。14治疗(三)循环支持1、液体治疗(1)液体复苏:首选等渗晶体液(0.9%氯化钠)扩容;方法:第一次20ml/kg(如体重超重则按理想体重计算,上限为5001000ml),510分钟静脉输注;评估体循环灌注改善情况(如出现肝大和肺部啰音则停止液体复苏并利尿),如无明显好转,则予第二、第三次液体,按1020m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