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HbA1c分布情况潘长玉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420-424,200425.929.544.601020304050<6.56.5-7.5>7.5占糖尿病患者百分比%血糖达标患者人数不足26%血糖控制的障碍•不恰当的饮食及运动•缺乏对新治疗药物的了解•未针对基本病因治疗•治疗手段相对保守•担心药物副作用•病人治疗顺应性差(擅自停药等)•低血糖•基层保健系统不完善缺乏对新治疗药物的了解Wehavenewtoystoplaywith,Butwehaven’tlearnthowtousethemoptimally.ADA2007小结•代谢综合征的干预和治疗对于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有积极明确的意义•高血糖或糖耐量受损是代谢综合征最危险的组分之一•控制和改善高血糖状态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中之重•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需要选用理想的降血糖药物使血糖达到良好控制代谢综合征概述1234Contents糖尿病是MS最危险组分之一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诺和龙在控制血糖中的地位•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主要胰岛素分泌缺陷–B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1相分泌缺失•诺和龙改善以上胰岛素分泌缺陷、充分纠正高糖毒性使其成为降糖治疗的理想选择有效改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1234诺和龙-理想的选择有效性安全性针对MS的降糖外益处胰岛素促泌剂作用机制那格列奈瑞格列奈(36kD)磺脲类药物受体磺脲类药物受体去极化ATP格列美脲(65kD)格列本脲(140kD)Kir6.2诺和龙®的药代动力学服药后时间(分钟)0100200瑞格列奈浓度(ng/ml)2520151050300400•起效时间:0-30分钟•达峰时间:1小时•半衰期:约1小时•4-6小时被清除参考SFDA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不同胰岛素促泌剂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瑞金医院的研究过依,宁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206-210试验设计•比较瑞格列奈、格列吡嗪速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及格列本脲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不同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6名健康者和1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每位受试者分别口服以下药物–安慰剂–0.5mg诺和龙®–5.0mg格列吡嗪速释片–5.0mg格列吡嗪控释片–2.5mg格列本脲过依,宁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206-210《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年6月第21卷第3期206-210页与其他促泌剂比较:诺和龙治疗能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1相分泌4种药物均使0-180分钟血糖显著下降血糖AUC0-180min较安慰剂组下降的百分比过依,宁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206-210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吡嗪速释片诺和龙4种药物均使0-180分钟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AUC0-180min较安慰剂组增加的百分比过依,宁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206-210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吡嗪速释片诺和龙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及餐后血糖波动控制——诺和龙VS格列美脲MRRizzo,MBarbieri,RGrella,NPassariello,MBarone,GPaolissoDiabetesMetab2004;30:81-89.目的与试验设计目的:比较诺和龙与格列美脲对餐后胰岛素分泌和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对14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开放、随机交叉研究诺和龙1mgbid格列美脲2mg/d(4周)(4周)于每个治疗期末进行进餐试验和高葡萄糖钳夹试验诺和龙1mgbid格列美脲2mg/d2周低热量饮食入选期2周清洗期MRRizzoetal.DiabetesMetab2004;30:81-89.诺和龙®改善胰岛素1相分泌优于格列美脲高糖钳夹试验MRRizzoetal.DiabetesMetab2004;30:81-89.钳夹试验:瑞格列奈治疗的患者1相及2相胰岛素分泌均显著优于格列美脲○格列美脲●诺和龙®诺和龙控制餐后血糖波动显著优于格列美脲MRRizzoetal.DiabetesMetab2004;30:81-89.进餐试验胰岛素分泌血糖控制研究结论•在高糖钳夹试验中,诺和龙改善1相及2相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均显著优于格列美脲•在进餐试验中,诺和龙控制餐后血糖波动显著优于格列美脲•MRRizzoetal.DiabetesMetab2004;30:81-89.诺和龙:快速、早期胰岛素释放抑制肝糖输出,降低餐后血糖升幅,减小血糖波动诺和龙可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的临床意义早相胰岛素分泌迅速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糖输出迅速激活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