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XX省教育厅等10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制定以下工作措施。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总体目标全面构建以党政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建设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全面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1-发展需要的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XX人。三、具体措施(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1.开齐上好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根据各学段课程设置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职学校以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2.强化学科有机融合。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在语文、历史、思政等学科和德育教学中XX劳动观念内容,在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注重在校园文化中强化劳动文化,通过社团活动、主题教育、劳动榜样任务进校园等活动,感受并领悟劳动光荣、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3.分级设置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2-劳动的内容。小学低年级要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小学中高年级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团结合作的态度;初中要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价值,养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提升在劳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自立自强,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中职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二)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4.充分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各中小学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孩子成长观和成才观,当好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引导孩子开展孝亲-3-敬老爱幼劳动,与孩子一起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校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明确学生家庭劳动时间,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建立家务劳动清单。保障中小学每周课外劳动和家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学生家务劳动等情况要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大讲堂”内容,引导家长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养成做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5.充分发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