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在北师大教材中是一篇精读课文,我也曾经做过课。这次选编在人教版中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为了便于区分,防止课标混淆,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我研读了课标对独立阅读课文的要求,制订了一下教学策略。因为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所以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围绕三个重点让学生展开独立阅读:第一,父亲要为母亲捐献器官时,“我”14岁;“我”要为父亲捐献器官时,“我”女儿温迪恰巧也14岁。听到亲人要捐出器官时,对比“我”和温迪的反应?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边读边想:她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反应?第二,画出课文中的有关骄傲的语句,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永生的眼睛”的?第三,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片段,多读几遍,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提出要求后,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时间,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在全体学生基本完成阅读要求后,再组织交流和评价。这三个要求难度适中,不琐碎,学生经过认真读书思考,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因为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过细引导,对于重点片段或语句,所以我只要启发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最后进行交流、评价即可。这样教学,或许缺乏师生之间你问我答的热闹,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却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从课堂实效来看,学生不仅讨论的热烈,而且对于生命的认识更为深刻。随即,我班同学还完成了一篇感悟生命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