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秋水(节选)非攻(节选)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入人园圃()攘人犬豕()入人栏厩()拖其衣裘()两涘渚崖()泾流之大()思路解析:平时重视积累,特别要注意形声字的读音。答案:“圃”读“pǔ”,“攘”读“rǎnɡ”,“厩”读“jiù”,“裘”读“qiú”,“涘”读“sì”,“泾”读“jīnɡ”。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亏人自利(吃亏)罪益厚(更加)B.杀不辜人(罪)知而非之(非难)C.东面而视(脸朝东)少仲尼之闻(小看)D.不仁兹甚(更加)大方(深明大道)之家思路解析:A项中“亏”是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吃亏”。答案:A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思路解析:文言文翻译应译出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1)关键词语是“愈”“兹”“益”;(2)关键词语是“野语”,宾语前置句“莫己若”“我之谓”;(3)关键词语是“于是”“以……为”。参考答案:(1)如果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也就越突出,罪过也就更加深重。(2)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3)在这个时候河伯高兴极了,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4.填空。(1)《秋水》选自《庄子》。庄子名周,中期宋人,先秦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今存《庄子》分、、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2)《非攻》选自《墨子》。这本书大部分是家学派弟子们记录下来的。“非攻”就是。思路解析:作家、作品应重点记忆:作家——朝代——作品——评价(对作家的评价和对作品的评价)。答案:(1)战国道内篇外篇杂篇(2)墨反对进攻的战争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③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下列对文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2.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可以归纳出哪两个四字成语?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它采用了对比手法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1.思路解析:层次的划分看是形式问题,实则是与内容的理解紧密相联的。本文的层次判定,需要注意河伯“至于北海”前后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前者自喜,后者感叹。答案:B2.思路解析:所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而结构稳定的短语。归纳本文中的四字成语,需要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参考答案:①望洋兴叹,②贻笑大方。3.思路解析:文言翻译是考查文言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它既能检测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文段的理解能力,也能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就答题的要求而言,主要应采取以“字字落实”为基本标准的直译手段,对其中涉及的特殊词语和句式,应当逐一加以解决。句(1)中,关键词语是“于是”“以……为”;句(2)中,关键词语是“野语”,另外还有宾语前置句“莫己若”“我之谓”。参考答案:(1)在这时,河伯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2)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4.思路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目的是激活思维,敞开思路,大胆表达。只要能切合本文文意即可。答案示例: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