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重点:1、理清线索,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难点:领会赋、比、兴手法的妙处。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相思;“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浪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忠贞。二、《诗经》简说1、总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只称《诗》,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2、《诗经》“六义”:、内容体制:风、雅、颂。风: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宫庭乐歌;颂:宗庙祭祀的乐歌。、表现手法:赋、比、兴。赋: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即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叙陈述。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鸟情”到“人情”,如是。三、教学《氓》《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讲述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郎”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卫风氓》,去感受《氓》中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一)、诵读1、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2、正音正字(先掌握文注中的生字,补充如下。)匪(fěi)愆(qiān)将(qiāng)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渐(jiān)裳(cháng)糜(mǐ)角(jiǎo)隰(xí)匪来贸丝、匪我愆期:匪fěi非,不是。载:zài,文言助词。(多音字,另音zǎi,一年半载。)渐:jiān,“浸”意,如渐染。(多音字,另音jiàn,逐渐。)3、朗读指导诗中有几句最能集中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朗读时要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出个性。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恋爱时期,旷野郊外,废墟墙头,有位姑娘,翘首期盼,不见爱人,焦急烦躁,泪花飞溅;爱人突现,欣喜若狂,手舞足蹈,高声欢呼。所以,前句要读得慢重低,后句要读得轻快高,女子对爱情的痴情陶醉,一读了然。⑵、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六个“矣”字传万情,读法各不同。“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倾诉苦水,起调“矣”字宜重而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日复年复,怨情顿生,“矣”字语气加重,语调升高。“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拳脚相加,家庭暴力,女子内心由怨生恨,“矣”字语气更重,语调更高。“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女子的情感由恨转而为悲。感情抒发达到1高潮,朗读时“矣”字高重到了极点,可谓大放悲声。“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心反思,感慨万千,情绪由激动转为平静,“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⑶、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个感叹号,包含了痛苦、伤心、绝望、无奈、怨恨……该何去何从呢?“算了吧”,果断退身,冷静而觉醒,坚强而果断。故宜读得高而重。4、示范朗读学生轻声跟读。5、自由练读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二)、疏通诗歌大意。1、学生借助课下注解理解诗歌,注意常用词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如:言:言既遂矣句首语气词,无实义。静言思之句中语气词,无实义。通假字:于—吁说—脱泮—畔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三岁贿宴)活用的词语: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2、请一位同学概述一下这个故事。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到最终被遗弃的故事。(三)、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并从每节中找出体现中心的诗句。提示: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许婚,结婚。第三、四、五章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