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做电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一般方法。学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根据实验课题的要求设计实验电路,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并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教学准备】(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带座)、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题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投影题目)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同学们练习,两个同学板演).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其目的有二: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题。通过该题的计算,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生: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师: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生: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这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伏安法”测电阻。(自然引入,并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一)、活动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一》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1、引出伏安法提问:现在有一个小灯泡,谁能想办法测出它工作时的电阻值学生:只要能测出电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灯中的电流就可以由欧姆定律I=RU推出R=IU算出电阻值.物理学中,把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2、画出这两种电路,学生观察比较和讨论3、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统一作如下的讲解和指导:1.将仪器接入电路前要了解器材的规格,如电源的电压、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等;2.还要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3.还要看一下小灯泡标识的电压值是多少;4.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5.注意看清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连接时不能接反;6.合上开关前,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这一点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其道理,并得出滑动变阻器阻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之二:控制电路中的电流。4、变阻器的连接作用教师:为什么要将电路接入变阻器呢?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以进行多次测量。(1)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像前一部分同学讲的,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中的电流和灯两端的电压就可以计算灯泡电阻.为什么还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用呢?前一个电路只能测一个电流值和电压值,而后一个电路中,利用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由于灯泡的电阻一般不变,这样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式U=IR,灯泡两端的电压改变时,电流也会改变.因此,就可以测出几组不同的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5、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序号U/VI/AR/Ω灯泡亮度1不亮2等死暗红3微弱发光4正常发光6、分析与讨论得出的一系列数据,为什么电阻都不同呢?(2)引导学生分析1)小灯泡由不亮逐渐变为正常发光,灯泡灯丝的温度是否在变化?答:电灯发光发亮时,一段时间后,灯泡温度会上升发热。2)小灯泡灯丝的电阻跟灯丝的温度高低有什么关系答: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温度,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温度越低电阻越小。3)有同学将记录表中四次测得的电阻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