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管道直饮水的安全性吴希权教授级高工关键词:质疑、管道直饮水、不安全性、问题水。内容提要:本文从下列三个方面质疑管道直饮水的安全性:1、管道直饮水当前遭遇尴尬;管道直饮水与国际接轨,巳错接在了岔道上;从《食品卫生法》看市政管道直饮水的不安全性结论是:要解决中国人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当务之急,并非是搞“纯而又纯的市政管道直饮净水,而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广州市政府提出几点建议。其中之一是:建议广州市科委和市政三套班子有关领导到欧洲和美加地区,从社会学的角度仔细考察分质供水的社会综合问题,而不是仅仅考察“水质专家”关心的单纯水质技术问题。论文内容本文从下列三个方面质疑管道直饮水的安全性:1、直饮水当前遭遇尴尬;2、管道直饮水与国际接轨,已错接在了岔道上;3、从《食品卫生法》看市政管道直饮水的不安全性(说明:本文的数据全部引自互联网。)第一个问题:管道直饮水当前遭遇馗尬:根据广东省“十五计划”纲要,计划由省政府投资80亿元、要求到“十五”期末,全省能够“享受”直饮水的人数将从当初的8万人增加至1000万人。专家们在利益推动下,通过示范工程,召开推广会,使“其效应远远超出广东”,在全国燎原,“大有‘墙外更比墙内香,之势。”然而,直饮水的计划,虽由“专家”竭力鼓吹,但实际进展缓慢,“十五”以后,目前只有深圳、东莞、广州等地不足10万户约30一40万人开通了直饮水,只实现了原计划的3%左右,而且相当大部分家庭还不敢直饮,烧开以后才喝。那些学广东,跟风跟得较紧的省市,包括广州市在内,在打造市政管道直饮水的业绩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请看:1.1、杭州市南星水厂建成了一个不能直饮的直饮水工程浙江省杭州市原计划投资25亿元,全面改造市区供水系统,让杭城市民全部喝上直饮水。杭州首个直饮水工程一南星水厂改扩建工程总设计能力为40万吨/日。首期生产能力10万吨/日,投资4700万元,供杭州市复兴地区和钱江新城10多万居民。该厂净水制造工艺采用典型管道直饮水工艺:自来水叶深度净化处理‘市政管网一居民用户系统其中:自来水生产工艺采用传统工艺。深度净化处理采用预臭氧氧化和后臭氧氧化结合生物活性碳吸附工艺。建有1000立方米废水回用池及氧气站各一座、40万吨/日预臭氧接触池、20万吨/日深度处理综合池等水处理设施。市政管网改造是将原来灰口铸铁水管改换成为带有水泥内壁的球墨铸铁管。居民用户系统的管网改造是将居民家中的镀锌水管换上绿色环保管材。在水表前采用钢塑复合管,水表后用PPR塑料管。当工程举行通水典礼,网站和媒体铺天盖地争相报导该工程“标志着杭州供水开始进入直饮水时代”之时。杭州市自来水公司在回答市民关于“直饮水通到家为啥不能直饮?”的疑问时说:“南星水厂的出水能直接饮用,但供水区域内居民家中的‘龙头水,能否直接饮用,须听取政府卫生防疫部门意见,并视居民自身健康状况而定.我们的建议是:在整个城市直饮水系统工程全部完成前暂不提倡直接饮用⋯⋯”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这个直饮水工程只能生产出“不能直接饮的直饮水”在这里,我们无意嘲笑这些工程。相反,我们衷心佩服杭州市自来水公司的坦诚直率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市民健康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安徽合肥市的情况与此类似。1.2、上海直饮水遭遇“二次污染”上海杨树浦水厂作为试点,原本定于去年年底投产的36万吨/日管道直饮水工程,现在却由于市政水管二次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要推迟,这是由于小区以及输送过程中的管道二次污染问题很难解决,净化厂深度处理的出厂水质效果将很难在用户终端保持。据相关部门人士透露,上海市自来水管道的二次污染,是该自来水厂推迟“深度处理水”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早在去年,阂行第二自来水厂原本“敲定”日产40万吨“深度处理水”的项目,但现在却悄然“流产”了。这意味着上海居民要实现“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喝水”的理想仍有待时日。在这里,我们十分饮佩上海人勇于承认失误,有错即纠,实事求是对社会资源和市民健康极端负责任的精神.1.3、江苏连云港海宁小区直饮水工程预交水费大部分已退还江苏连云港海宁小区管道直饮水工程因故停工,截至6月17日,在市建设局的协调下,海南小区、海宁小区以及建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