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一节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解剖特点:解剖特点:胫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为内侧关节囊纤维层加厚部分,呈宽为内侧关节囊纤维层加厚部分,呈宽扁、基底向前的三角形状。扁、基底向前的三角形状。•分浅、深两层;深层短,是构成关节分浅、深两层;深层短,是构成关节囊的一部分。囊的一部分。•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纤维附着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纤维附着于股骨与胫骨内侧关节面的边缘,前于股骨与胫骨内侧关节面的边缘,前后与关节囊相续,紧密附着于内侧半后与关节囊相续,紧密附着于内侧半月板上。月板上。•膝处于半屈位时,易受损伤。膝处于半屈位时,易受损伤。腓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呈圆条状,长约呈圆条状,长约5cm5cm,近端附着于股,近端附着于股骨外上髁,向下后方止于腓骨头尖的骨外上髁,向下后方止于腓骨头尖的稍前处。位置偏于膝关节的后方。稍前处。位置偏于膝关节的后方。•屈膝:松弛,胫骨可有少许旋转活动;屈膝:松弛,胫骨可有少许旋转活动;•伸膝:紧张,防止膝过伸;小腿外旋伸膝:紧张,防止膝过伸;小腿外旋时该韧带松弛。时该韧带松弛。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胫侧副韧带损伤胫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于膝关节伸直位或屈曲位的多见于膝关节伸直位或屈曲位的外翻损伤。外翻损伤。•当膝在微屈位当膝在微屈位(30(30°°~50~50°°)),小腿突,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于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于地面而大腿突然内收内旋时;地面而大腿突然内收内旋时;•膝外侧受直接暴力损伤膝外侧受直接暴力损伤损伤机制:损伤机制:•浅层韧带首先受累,继之为深层。浅层韧带首先受累,继之为深层。暴力继续,不仅造成半月板损伤,暴力继续,不仅造成半月板损伤,而且会造成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称而且会造成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称为膝关节三联症(不幸三联症)。为膝关节三联症(不幸三联症)。•胫侧副韧带深层中部断裂往往合并胫侧副韧带深层中部断裂往往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内侧半月板损伤。腓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损伤:损伤:•膝外侧稳定的静力结构之一,伸膝膝外侧稳定的静力结构之一,伸膝时紧张。时紧张。•不是膝外侧稳定的主要结构,稳定不是膝外侧稳定的主要结构,稳定有赖于阔筋膜、髂胫束、股二头肌有赖于阔筋膜、髂胫束、股二头肌和腘肌,故腓侧副韧带损伤比胫侧和腘肌,故腓侧副韧带损伤比胫侧少见。少见。损伤机制:损伤机制:•内翻暴力过强,可造成腘肌腱、外内翻暴力过强,可造成腘肌腱、外侧关节囊、后交叉韧带的损伤,腓侧关节囊、后交叉韧带的损伤,腓侧副韧带的损伤往往在其止点处,侧副韧带的损伤往往在其止点处,可伴有腓骨小头撕脱骨折,偶可造可伴有腓骨小头撕脱骨折,偶可造成腓总神经损伤。成腓总神经损伤。•膝屈曲时该韧带处于松弛状态,故膝屈曲时该韧带处于松弛状态,故很少损伤。很少损伤。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膝胫侧副韧带损伤膝胫侧副韧带损伤::•有膝关节外侧受直接暴力或扭转有膝关节外侧受直接暴力或扭转运动史,伤后膝内侧肿胀、疼痛运动史,伤后膝内侧肿胀、疼痛和皮下瘀斑,严重者有膝关节肿和皮下瘀斑,严重者有膝关节肿胀。胀。•如果有膝关节三联症存在,可以如果有膝关节三联症存在,可以有抽屉试验及麦氏征阳性。有抽屉试验及麦氏征阳性。XX线检查:线检查:•可以发现撕脱骨折片,韧带完可以发现撕脱骨折片,韧带完全断裂者膝外翻位全断裂者膝外翻位XX线片可见线片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腓侧付韧带损伤:腓侧付韧带损伤:•多是突然遭受致膝内翻的暴力作用,多是突然遭受致膝内翻的暴力作用,伤后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轻者仅伤后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轻者仅局部肿胀,重者损伤关节囊和交叉韧局部肿胀,重者损伤关节囊和交叉韧带,可见因积血而关节肿胀。带,可见因积血而关节肿胀。•如果有足下垂及小腿外侧皮肤浅感觉如果有足下垂及小腿外侧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说明伴腓总神经损伤。减退或消失,说明伴腓总神经损伤。XX线检查:线检查:•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腓骨头骨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腓骨头骨折。内翻应力位折。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