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合肥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部王仰扩•热情迎接奥运•掌握救护技能•保障人身安全•预防运动损伤主要内容•现代救护基本理论•现场救护五项技术•突发事件现场救护第一部分现代救护基础理论•救护新概念•现场救护须知一、救护新概念1、新概念:•现代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模式结构更新•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现场,与医疗机构存在距离•需要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救护理论和技能,成为能够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的“第一反应人”•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2、为什么提出救护新概念•人们一直将抢救危重病人及意外伤害者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可实施性以及相关知识与技能认识不足,往往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提出现代救护新概念,就是让人们有能力利用好救命黄金时刻3、是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向救护提出挑战的理念•人的寿命延长,疾病谱变化,心血管病人增多•人的活动空间增大,交通、劳务中意外伤害增多•天灾人祸、地震、海啸、水灾、火灾时有发生•面对生命奄奄一息的心跳、呼吸骤停者,现代救护知识能够让救助者把握救命的良机•第44届联合国大会针对全球灾害严重,已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问题,决定把重视安全生产、生活,加强向民众普及救援、救护知识与技能,定为“国际减灾十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付无形杀手,呼唤预防和急救•马季、高秀敏、候耀文心源性猝死震惊国人•悲剧提醒世人,生命弥足珍贵,又如此脆弱•吃得好,运动少,血脂高使心梗风险增加,患者快速年轻化•在我国,88%猝死是心室纤颤所致,很多人发病前感觉良好;发病时身边人不懂急救•发达国家的城镇第一反应人为1/8-15,人们广泛认同CPR和心脏除颤理念,培训广泛•美国每年心脏猝死占36%,80%发生在家中,抢救生存率28.7%,而我国只有1%•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呼吁预防:一手抓高血压,一手抓胆固醇,是预防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两个致残、致死疾病的关键举措•著名急救专家李宗浩呼吁普及“生命链”:多培训一些具有急救理念,掌握“生命链”中“四个早”和急救技能的第一反应人,给猝死者提供生存的机会4、现代救护的特点•在事发现场,对病人实施科学、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第一反应人实施救护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并争取有利的继续救治时间十分重要•在危重病人发病及受伤害的现场,只有抓紧救命黄金时刻,正确抢救才有可能挽救生命•现代救援系统EMS必不可少*第一反应人*全天候的专业通讯系统*院前现场救护及进行转运中救护的救治机构5、第一反应人firstresponder•参加过救护培训,掌握救护知识、技能•获得培训相关证书,能够在现场为他人提供紧急救护•具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志愿无偿为社会服务的助人精神•现代救护仅仅靠医疗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在大救援观念下建立一个第一反应人群体•病人身边的亲属、同事、同学,救援医疗服务系统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及公共场所服务人员都应当成为第一反应人6、红十字会是现代救护工作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红十字会工作十分重视,赋予其开展救护培训的重任•国家主席担任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担任会长,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注红十字会工作和公民的生命健康•社会、公众、国际驻华机构及在华人员都充分肯定红十字会举办的救护培训成效,对培训所颁发证书的权威性和认同性也予以承认二、现场救护须知1、现场评估•到达现场,通过感受、眼看、耳听、鼻闻判断现场有无异常情况•察看引起原因、受伤人数及有无生命危险,自身、伤者、旁观人群是否身处险境,现场可利用资源,需要何种支援及可采取的行动•保障安全,注意危险因素,如电源、有毒气体、救护者自身体力、水性及能力等2、判断伤情病情•意识:观察神志是否清醒,意识是否丧失•气道:梗阻者不能说话及咳嗽•呼吸:正常12-18次/分,危重者变快,变浅,不规则,叹息样或停止•循环体征:看皮肤、黏膜颜色是否苍白或青紫,正常脉搏60-80/分,心跳骤停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大小及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