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外科常见病及护理要点新生儿外科刘丰丽一、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基本概述:在各种先天性食管闭锁病例中约31~50%有合并畸形,其中包括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肛门直肠畸形、脊柱四肢及泌尿系统畸形。所以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术后成活率不仅与食管闭锁的类型有关,更与伴发畸形的严重程度、合并肺炎的轻重、患儿出生时的体重关系密切。发病原因:胚胎初期食管与气管均由原始前肠发生,二者为共同管。在5~6周时由中胚层生长一纵嵴,将食管气管分隔,腹侧为气管,背侧为食管。随之食管经过一个实变阶段,由管内上皮细胞繁殖增生,使食管闭塞。以后管内再出现空泡,互相融合,将食管再行贯通成空心管。这是所有消化道形成的特点。若胚胎在前8周内发育不正常,空化不全可引起食管闭锁,分隔不全可引起食管气管瘘。分型:按食管闭锁的部位以及是否合并有气管瘘,先天性食管闭锁可分为五种类型(见下图依次分别为Ⅰ~Ⅴ型)。Ⅰ型:约占4%~8%,食管上下端均闭锁,无食管气管瘘,一般情况下两盲端距离较远。一次吻合的成功机率很小。近年来我们采用的是胃上提代食管的手术方法。Ⅱ型:约占0.5%~1%,食管近端有瘘管与气管相通,食管远端盲闭。(这个数据不能客观的反映出Ⅱ型食管闭锁的真实的发病率,因为患儿近端食管与气管相通,唾液及喂养的水、奶汁直接进入肺内造成窒息,所以患儿还未来得及转入外科就已经死亡。)Ⅲ型:最常见,约占所有先天性食管闭锁的85%~90%,食管上段闭锁,下段有瘘管与气管相通。两盲端的距离超过2cm为ⅢA,在2cm以内为ⅢBⅣ型:约占1%,食管上下两端皆与气管相通形成瘘。(Ⅳ型食管闭锁与Ⅱ型食管闭锁同样是食管近端有瘘管与气管相通,故易引起窒息死亡。)Ⅴ型:约占2%~5%,为单纯气管食管瘘无食管闭锁,食管和气管皆是连续的,瘘管常在食管与颈部气管之间,成为H型瘘管。一般为前高后低。我院共开展6例,全部存活。现在把5种食管闭锁放在一起比较,便于记忆•我们以最常见的Ⅲ型食管闭锁为例来简单了解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表现、体征、各项辅助检查、治疗方案以及护理要点。产前诊断羊水过多上颈部盲袋症临床表现流涎及吐沫:新生儿生后唾液较多,正常新生儿每天唾液量约60—70ml。食管闭锁时,唾液不能入胃,致使流出口外及积于咽部,呼气时咽部呼噜作响,呼吸不畅,且易在吸气时被误吸入气管。出生后即口吐泡沫状液,应视为本症的预兆。吞咽后呕吐及呛咳:第一次进食因水或乳汁吸入后充满盲袋,经喉反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及青紫,甚至窒息,呼吸停止,但在迅速清除呕吐物后症状即消失。此后每次喂奶均有同样症状发生。所以家长会告诉你:患儿阵发性青紫,呕吐成蟹泡状。这是食管闭锁的特点,喂养的食物不能经过近端食管进入胃,返流入呼吸道,或者胃内消化液通过远端瘘管直接逆行进入呼吸道所致。有气体也有液体所以呕吐成蟹泡状。手术治疗:我们采用的是经胸膜外食管端端吻合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治愈率达80%以上。吸入性肺炎:由于误吸或胃液、肠液经气管瘘返流入支气管,引起化学性吸入性肺炎,出现呼吸困难,憋喘、紫绀、发烧等。X线检查:Ⅰ型、Ⅱ型胃肠内不充气。Ⅲ型或Ⅳ型、Ⅴ型空气由瘘管入胃,可见胃肠充气。平片可见肠管大量积气,为什么呢?远端有瘘管与气管相通,气体经过瘘管直接进入消化道,所以患儿腹胀,肠管大量积气。确诊是以碘油造影,注意量一定不要太大,1~2ml能清楚显示食管盲端即可,检查完毕后抽出盲端造影剂。以免返流误吸。诊断1、结合产前诊断羊水多及临床表现:唾液多、蟹泡状呕吐、阵发性青紫等。(发现这个情况我们就下医嘱:留置胃管)2、护士在经鼻及口腔插入胃管时,胃管多次自动折返回口腔,应高度怀疑此病。毫不犹豫去放射科进一步检查。3、胸部X线片或用碘油作食管造影,发现上颈部盲袋症即可明确诊断。上颈部盲袋症护理要点:•①保暖(住暖箱)、吸氧、半卧位或头侧位减少返流。•②随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咽部及食管上段盲端持续吸引,防止误吸及窒息•③输液速度应以24小时均匀滴入•④术后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深度8-10cm,以防捅破吻合口•⑤每天拍背吸痰、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