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营养是万万不能的!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1.危重症与营养支持2.肠外营养支持3.肠内营养支持4.营养支持的相关问题5.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1.危重症与营养支持•1.1流行病学•1.2营养不良•1.3营养支持概念•1.4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1.5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时机•1.6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1.7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1.1流行病学•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0-60%•年龄>75岁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65%•呼吸道疾病营养不良发生率45%•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85%•ICU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0-100%1.2营养不良•1原因•2分类特征•3结果•4筛查和评价食物的摄入量不足;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营养的需求量增加;营养素的丢失增加;入院时忽视了病人营养状态的评估。•1、消瘦型营养不良:为能量缺乏型。•表现为人体重明显下降、肌酐/身高指数•及其他人体测量值都较低,但血清蛋白水•平可基本正常。•2.低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又称水肿型或•恶性营养不良:为蛋白质缺乏型。主要表现•为血清蛋白水平降低和组织水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但人体测量指标值基本正常。•3、混合型营养不良: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属蛋白质-能量缺乏型。系一种重的•营养不良,可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预后较差,是一种极•其严重而且危及生命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包括清蛋白和球蛋白两部分•血清总蛋白60-80g/l•血清清蛋白40-55g/l•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营养消耗营养需求营养摄入营养消耗营养需求营养摄入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并发症并发症疾病疾病并发症增加伤口愈合延迟吸收不良死亡率增加住院期延长并发症增加伤口愈合延迟吸收不良死亡率增加住院期延长营养不良的营养不良的结果结果医疗费用增高医疗费用增高1.1.病史病史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的原因2.2.静态指标--静态指标--人体测量指标人体测量指标标准值标准值%%=×100=×100%%体重体重实测体重实测体重标准或平时体重标准或平时体重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状况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状况%标准值%标准值营养状况营养状况>90>90无营养不良无营养不良80~9080~90轻度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60~8060~80中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60<60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筛查和评价营养不良的筛查和评价营养不良的筛查和评价营养不良的筛查和评价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BMI))BMI=BMI=体重(体重(kgkg))//身高(㎡)身高(㎡)20-2520-25:正常:正常>30>30:肥胖:肥胖18-2018-20:可能营养不良:可能营养不良<18<18: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男性男性BMI<10BMI<10,女性,女性BMI<12BMI<12,死亡风险极大,死亡风险极大BMI<20BMI<20,临床转归不佳,临床转归不佳老年人老年人BMI<22BMI<22即可提示营养不良即可提示营养不良1.3营养支持概念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热卡和基本营养素的补充,随着对机体代谢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各种营养底物代谢途径的了解,人们发现各种营养底物在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与给予方式,对疾病的预后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现代临床营养支持已经超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畴,而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4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应该指出,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重症病人严重应激的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1.5营养支持的时机1.5营养支持的时机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基本纠正。2、休克复苏后,循环、呼吸功能趋于稳定。3、临床无大出血情况。4、血糖平稳或能在胰岛素控制下趋于平稳。5、肝、肾衰竭经过初步处理或经血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