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损伤与伤害控制内容提要概述儿童意外损伤因素分析引起意外损伤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入托儿童常见意外损伤的急救伤害控制讨论概述意外损伤系指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损伤或死亡,是生活中对人体生命安全、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严重威胁的一类疾病,国际疾病分类(ICD-9)已将其单独列为一类。概述根据国际疾病ICD-10分类标准:儿童伤害分为:交通伤害、中毒、跌落伤、叮蛟伤或动物致伤、烧(烫)伤、溺水、窒息、挤压伤、割伤、刺伤、触电等。概述据调查,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5岁以下的孩子死于意外损伤。根据我国妇幼卫生项目县的局部抽样调查,意外死亡居我国0~14岁儿童死亡顺位的第一位。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是美国的2.5倍,是韩国的1.5倍。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意外损伤已构成儿童期严重健康问题,有人认为意外损伤是儿童的头号杀手。概述意外损伤会让很多儿童留下伤残甚至是终生残疾,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发生意外损伤的可能性,不到17%的父母接受过有关处理儿童意外伤害的基础培训或教育。概述儿童意外损伤已成为影响儿童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上许多国家中,意外损伤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死亡的第一死因。目前,儿童意外损伤已被学术界认为是21世纪儿童期重要的健康问题,亦是21世纪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儿童意外损伤因素分析性别性别年龄年龄种族及社会地位种族及社会地位地区地区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儿童意外损伤因素分析意外损伤的发生,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其内在规律性。有学者认为传染病的作用物-宿主-环境的流行病学模型也适用于儿童意外损伤。宿主因素是指儿童年龄、性别及生长发育水平,作用物系损害及机体组织的能量形式,环境因素包括物体的状况和社会心理状态。因此儿童意外损伤存在多种多样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儿童意外损伤的死亡率可以明显减少。儿童意外损伤的危险因素仍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意外损伤因素分析——性别一般认为男童是儿童意外损伤的危险人群。男童意外损伤的死亡率高于女童,且随年龄增加这种比例加大。儿童致死性意外损伤累积死亡率男童高于女童,考虑与男童好动及好奇心强有关。儿童非致命性意外损伤也表现为男高于女。认为男童与意外损伤及急诊就诊密切相关,男性作为儿童意外损伤的好发人群,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价值。在儿童意外损伤中,因跌落及体育活动受伤,男童的发生率较女童高,而交通事故则类似。儿童意外损伤因素分析——年龄年龄相对于成人来讲,儿童是意外损伤的高危人群。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和活动范围不同,儿童年龄或发育水平与意外损伤的类型和发生率密切相关。一项美国的调查显示,儿童意外损伤发生的高峰年龄在1~4岁组,其次是10~13岁组,最低的是5~9岁组,对于严重非致命性儿童意外损伤,则是5~9岁组高于10~13岁。丹麦儿童致死性意外损伤在生命的头五年最高,推测与此期儿童运动能力的逐渐发展及对外界环境逐渐增加的好奇心有关。也有研究发现<10岁严重意外损伤发生率较低,>10岁较高,意外损伤及残废的危险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我国的调查则显示,儿童意外损伤的发生是中学低于小学,而高中大于初中。儿童意外损伤因素分析——年龄年龄不同,意外损伤死亡的原因不同,婴儿多因窒息死亡,1~4岁儿童主要致死原因为溺水,5~14岁则是车祸。儿童非致命性意外损伤原因也随年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婴幼儿的主要损伤原因为跌落、烧烫伤和碰损或切割;学龄前儿童主要为碰撞、切割和跌落。随着年龄的增大及活动范围的增加,儿童跌落的比重逐渐降低,而骑车/溜冰等与体育有关的运动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逐渐增多。意外损伤的原因不同,其高危人群亦不同,如在步行交通事故中危险人群是5~9岁儿童及女童,驾车交通事故中则是10~14岁青少年;在室内脸盆、水缸、浴池溺死者的危险人群是0~4岁儿童,游泳溺水者多见10~14岁儿童,在水渠、池塘、水库中嬉水落水则为5~9岁儿童;误服药物中毒及异物吸入多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