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学院第一附属醫院河南中醫学院第一附属醫院儿科五病区儿科五病区李向峰李向峰河南中醫学院第一附属醫院河南中醫学院第一附属醫院儿科五病区儿科五病区李向峰李向峰病例分享与对策病例分享与对策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发热发热的定义发热的定义•正常体温范围正常体温范围–平均体温平均体温37.0℃37.0℃,波动范围,波动范围36.236.2~~37.3℃37.3℃,早晨,早晨66点最点最低,午后低,午后44~~66点最高。点最高。–小儿正常肛温为小儿正常肛温为36.5-37.5℃,36.5-37.5℃,舌下温度比肛温低舌下温度比肛温低0.3-0.3-0.5℃,0.5℃,腋下温度为腋下温度为36-37℃36-37℃。。•发热发热–舌下温度高于舌下温度高于37.5℃37.5℃,肛温高于,肛温高于37.8℃37.8℃,腋下温度超过,腋下温度超过37.4℃37.4℃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1.2℃FUOFUO的定义的定义•发热是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发热是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发热的目的:发热的目的: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FUO))–发热持续发热持续2-32-3周以上,体温≥周以上,体温≥38.5℃38.5℃,经详,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明确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明确诊断者。诊断者。产热器官安静时:骨骼肌、肝脏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散热器官直接导致发热发热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发热的机理发热的机理热型热型•稽留热稽留热体温在体温在3939~~4040℃℃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24h24h波动范围不超过波动范围不超过11℃℃。。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热型热型•弛张热弛张热体温在体温在39℃39℃以上,波动幅度大,以上,波动幅度大,24h24h体温差可体温差可达达2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热型热型•间歇热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间歇期))交替出现,无热期可交替出现,无热期可持续数日,如此反复。持续数日,如此反复。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热型热型•回归热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达体温急骤上升达39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现律地交替出现。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现律地交替出现。见于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回归热、霍奇金病等。热型热型•波状热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体温逐渐升高达39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逐渐降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见于布氏杆菌病。杆菌病。热型热型•不规则热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等。等。注意!!!注意!!!•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无关无关•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索•勿滥用退热药勿滥用退热药常见的病因常见的病因•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少见疾病少见疾病•病因仍不明确的疾病病因仍不明确的疾病发热性质发热性质病因病因常见疾病常见疾病感染性感染性发热发热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非非感感染染性性发发热热血液病血液病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白血病等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