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正常及基本病变颜恒第三篇胸部第一章肺与纵隔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影像学表现二、基本病变表现正常影像学表现(一)X线检查(一)胸壁软组织(1)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及锁骨胸骨端,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侧缘锐利、均匀致密的影像。(2)锁骨上皮肤皱褶为锁骨上缘3~5mm厚的薄层软组织影,与锁骨上缘平行,其内缘与胸锁乳突肌相连,为锁骨上皮肤与皮下组织的投影。(3)伴随阴影多在肺尖部沿第2后肋下缘可见1~2mm宽线条状影,称为伴随阴影。系壁层胸膜在肺尖的反褶及胸膜处肋骨下软组织所形成。一胸廓(4)胸大肌在肌肉发达的男性,在两侧肺中野外带可见扇形均匀致密影,外下缘锐利,呈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连续。(5)女性乳房和乳头女性乳房可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乳头显示为两肺下野结节状致密影。注意:乳房与乳头多两侧对称,且转动患者即于肺野分开。胸大肌(二)骨性胸廓1肋骨共12对(1)肋骨起自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向内前下侧斜,故肋骨前后不在同一平面上,一般第6肋前端相当于第10肋后段水平。(2)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因肋软骨不显影,故X线片上肋骨前端游离。肋软骨从25~30岁开始钙化,首先从第一肋软骨开始,以后从第12肋软骨依次向上发生钙化。X线:肋骨与胸骨之间断续的或连续的片状,条状,颗粒状或块状致密影。(3)两侧肋间隙对称。肋软骨钙化(4)肋骨常见先天变异。A颈肋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表现为短,小,直的小肋骨,自第7颈椎发出。根据第7颈椎两侧横突向下倾斜而第1胸椎横突向上倾斜,可以鉴别颈肋和第一肋骨发育不全。B叉状肋是最常见的肋骨变异,肋骨前端呈叉状,多见于右第3或第4肋骨前端。C肋骨联合多见于第5~6后肋和第1~2前肋,两条肋骨之间联合成骨桥或形成假关节。2锁骨(1)后前位上两侧锁骨内端与胸部中线距离相等,可作为判断胸片位置是否正确的标志。(2)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半圆形凹陷,称为“菱形窝”,系肋锁韧带(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认为骨质破坏。(3)锁骨内端的骨骺18~20岁出现,呈不规则的新月形,勿误为骨折线。3肩胛骨(1)后前位上肩胛骨内缘可与肺野外带重叠,非胸膜增厚。(2)青春期肩胛骨下角可出现2次骨化中心,勿误为骨折或肺内病变。4胸骨(1)后前位上胸骨与纵隔阴影重叠,只有胸骨柄两侧上角可突出于纵隔外,勿误认为纵隔病变。(2)婴幼儿胸骨骨化中心未联合,勿误认为肺门淋巴结肿大。(3)观察胸骨以侧位与特殊位为好。5胸椎(1)后前位上一般只能看到上部4个胸椎,其余胸椎与心脏大血管重叠,仅隐约可见。(2)胸椎横突可突出于纵隔影之外,勿误为增大淋巴结。3胸膜叶间胸膜X线束与叶间胸膜平行时,可见其呈线状致密影。(1)斜裂一般只能在侧位片上显示。右侧斜裂起于第4、5肋骨后端平面向前下方斜行,止于前肋膈角后方2~3cm处的膈面呈50度角。左侧斜裂起于第3、4肋骨后端平面向前下斜行,走行较为垂直,约与膈面呈60度角。(2)横裂(水平裂)侧位上起于斜裂中部,向前达肺的的前缘。后前位上起始于肺的中点,水平向外达侧胸壁,细线状(称毛发线)。胸膜二肺1肺野概念纵隔两旁含气肺组织在X线上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透亮区,称肺野。两侧透亮度相同,深吸气时增高,呼气时降低。分区(1)在第2和第4肋骨前端下缘各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2)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由内向外分为内中外三带(3)第1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4)锁骨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2.肺门1)组成------肺门影像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构成,其中以肺动脉为主,肺静脉次之。2)肺门正位像:(1)位置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4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2)形态A右肺门上部――由右上肺V、上肺A及下肺A干后回归支构成,其外侧缘由上肺V的下后干形成。下部――由右肺下A干构成,其内侧由于含气的中间支气管衬托,轮廓清楚。正常成人的宽度小于15mm肺门角:右肺门上下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