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1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概述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三、失业的影响四、通货膨胀概述五、通货膨胀的成因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2一、失业概述Unemployment(一)失业与失业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我国歧视性的劳动年龄范围:下限16岁,上限为男59,女54。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3(二)失业的类型1.摩擦性失业: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对于家庭和个人,是过渡性的。求职性失业:不满现有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的工作。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42.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通常起源于需求方。失业的类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5技术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由于消费者产品偏好的改变所引起的失业。劳动力的不流动性:不流动性延长了由于技术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而造成的失业时间。劳动力需求降低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63.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凯恩斯的解释——紧缩性缺口:实际的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时,两者之间的差额。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失业的类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71.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三)自然失业与自然失业率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8自然失业:由于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自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也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稳定状态,是指既不造成通货膨胀也不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有不断上升趋势。2.自然失业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92.自然失业充分就业时仍有失业的原因是经济中有些造成失业的原因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市场总不是十分完善的。这种失业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作为劳动后备军满足经济对劳动的需求;对就业者是一种“威胁”;各种福利的存在,使一定的失业水平不会影响;社会安定,社会可以接受;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103.自然失业率的确定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实践中,一般由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11自然失业率的确定二战以来,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原因有:高速经济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妇女参与劳动,增加了劳动供给。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增加了失业人口规模。较高的实际失业率再生出一个较高的自然失业率。(失业的回滞理论)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12ADYEfEADfAD0KYfY0450o凯恩斯的分析:AD=C+I其中:C取决于b和Y,在Y既定的情况下主要由b决定,而b是递减的。I取决于由投资预期的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与获得贷款所支付的利息率。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和流动偏好的存在,使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限度,从而I不足。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13自然失业率的推导»在以下各式中,N为劳动人口;E为就业人口;U为失业人口;f为就职率;l为离职率。有:N=E+U(1)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且N保持不变,则有:找到工作人数等于失去工作人数:fU=lE(2)将(1)改写为:E=N-U(3)将(3)代入(2)得:fU=l(N–U)由此可得:U=lN/(l+f)因此:U/N=l/(l+f)此式表明: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的失业率由失业人口重新就业比率f和就业人口离职比率l共同决定。其政策含义是:提高重新就业率并降低离职率就能实现降低失业率的政策目标。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14特殊失业: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这些人的边际生产率为0。我国这种现象相当严重,比如一些行政部门或农村。消灭了这种失业对提高经济效率很重要。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