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和应对之策 摘 要: 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成本推动型;当期通胀因素和历史通胀因素共同推动;具有潜在全面通胀的压力;输入性和内生性共同推动。应对之策在于实行综合性、全面的总体设计,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管制或价格政策。关键词: 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 一、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 当前的这次通货膨胀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这次通货膨胀的特点做出比较准确的推断,我认为有四个区别于过去的特点: 第一,这次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的,不是需求拉动型的。这是第一个特点,跟1988 年、1993 年不同。所以我们应对这次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地比照 1988 年和 1993 年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否则会犯错误。虽然人民币由于双顺差发行过多,但在央行实行了对冲措施之后,市场中实际流通的货币量并不足以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断。 第二,这次通货膨胀是由当期通胀因素和历史通胀因素共同推动的。我们对历史因素的作用务必不可低估。为什么?我去年 11 月在《财经》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讲到这个问题。由于我们过去的一些政策原因,就企业总体来言,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成本被外部化了。这些外部化的内部成本主要是三项:第一项是劳动成本。因为我们的社保制度不健全,所以企业原来应该支付的社会保障成本,包括很多项,比如工伤、退休、养老、医疗等等都没有落实。所以,企业支付的劳动成本是不完全劳动成本,把这些应该由企业承担的责任都转到社会上去了,转给个人,转给政府了,这些应该是企业承担的内部成本都外部化了。 第二项是资源成本。我们国家的很多资源价格没有完全体现市场价值。假如一个企业廉价地获得了某种资源,那它就获得了一个额外的盈利,像土地,水,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源,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原来它的市场价值是比较高的,资源又是国家的,也就是资源价值原来应该是国家或者全民来获得的,但是由于没有体现在价格上,所以这部分利益就被企业获得了,这也是一个内部成本外部化的问题。 第三项是环保成本。我们很多企业排污没有根据国家标准去治理,把超标的废物排放到公共环境中,这些企业减少了治理污染的成本,增加了社会承受污染损害的成本,也是一个内部成本外部化。当然,这类现象很多,但这三项是比较主要的。问题是这三项外部化的内部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它还是要恢复内部化,还是要回归的。比如说《劳动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