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及策略贵港市港北区庆丰三中曾晓虹摘要:听力教学既是一种语言学习,又是一种技能培养。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它不仅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然而听力训练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研究目前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人手,探讨改进听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英语课程改革后使得学生学习英语比之前更具有挑战性,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更具有探索性。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听力教学的规律,尽最大努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所听内容是进行听力教学的最大目标。以下将从学生所受教育程度的实际出发,总结在听力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语言基础至知识的障碍。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背景知识和听力技能理解所听信息的过程,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反应速度。1.语音障碍——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正确发音,长此以往,不能辨认一些易混淆的因素,特别是发音比较相近的词,如sheep/ship,house/horse。2.语速障碍——英语课文磁带读速较慢,老师上课时的语速也比较偏慢,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如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失爆等语音语调变化更是无所适从。3.词汇、语法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及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都对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要辨音,同时要领悟连贯语流,如在连贯语中出现生词,就会难辨其意。语法知识也同样如此,它是我们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须条件,为我们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以及虚拟、事实等情况提供必要的依据。如果语法知识欠缺,就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二)、母语干扰障碍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还不长,还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习惯于用中文逐词逐句翻译出来(心译),影响了反应速度。同时,由于汉语句子结构、词序等与英语存在很大差异,依赖汉语心译来理解英语不仅速度慢,而且易造成理解错误,不能做到听音会意。(三)、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习英语必须懂得一定的英美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了一些困难。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Thanksgiving,AprilFool等词汇,学生如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不甚了解就会对这些内容感到茫然。又如观看《走遍美国》,如不了解英美的文化背景,那么对片中人物直呼长辈其名难以理解。因为在中国直呼长辈的名字是极其无礼的,但按西方人的观念,晚辈或学生直呼长辈或老师的名字,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四)、心理因素障碍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易产生恐惧心理。有些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躁不安: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开始听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就无形中设置了信息输入的屏障,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此外,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的听力内容,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语音室里听录音,学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活动方式是不一样的。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调整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理解上的困难。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力过程不仅与听者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的背景知识、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除了加强语言知识训练外,还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传授语言知识,打好基本功万丈高楼平地起。欲达到英语听力的理想境界,必须先打好语言知识这块地基。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训练,经常传授诸如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采用科学方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极拓宽他们的词法、句法、语篇知识,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和发展其逻辑推理能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