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更需要公正的收入分配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并不完全能够走向一致和协调。现在仅仅关心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还不够,除了必须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加快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外,更要采取积极措施注重如何实现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即如何将做大的“蛋糕”更加合理、更加公正地进行分配。今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8%左右。这两个数字无疑成为吸引人们的亮点之一。居民收入增长实际上也是体现政府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时,经济发展建立在老百姓收入增长的基础上,这也是保持社会和谐和稳定,推进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从老百姓来说,收入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结果,首先是一个提升消费能力,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希望收入增长。而且,收入积累的最终过程,对老百姓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藏富于民,培育和扩大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增加社会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增长的中间力量的过程。而就和谐社会而言,更重要的则是,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收入分配。实现既定的收入增长率的目标已有基础首先,应当指出,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新的一年,上海确立城市居民10%和农村居民8%的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是有现实基础的。实际上,早在20*年,上XX县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已经达到12.2%,农村则达到10.2%,所以今年无论如何,这个收入增长的目标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上海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已经上了一个明显的台阶,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进一步加快,上XX县区发展水平和管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上XX县区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所有这些因素,实际上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已经奠定了物质基础。2005年,在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上海将充分利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所提供的第1页共3页重大发展机遇,通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进一步促进上XX县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增加城市居民和XX县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为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创造更加积极的条件。和谐社会的关键:如何实现更公正的收入分配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并不完全能够走向一致和协调。从理论上说,经济增长确实是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收入增长,更谈不上收入分配。但是,收入分配实际上也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增长,会影响经济增长,甚至会决定经济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一般说来,在当经济增长处在一个供给约束即短缺经济状态时,实施适当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政策有助于经济增长,因为适当不平等条件下,首先是富人会加快储蓄,进而储蓄转化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产生收入增长效应;但是当经济增长处在需求约束下即过剩经济状态下时,实施适当平等的收入分配则有助于经济增长,因为适当平等条件下,包括消费和投资需求在内的社会内需比较充分,从而有助于扩大内需;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推行原有的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高收入者消费倾向下降,而中低收入者则因为没有消费能力,反而导致内需严重不足,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就上海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而言,笔者坚信,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当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后,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进程中,如何确保收入更加公平公正的分配,这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更加有效率和持续的增长,而且也关系到能否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一点现在看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刚刚改革开放初期,传统计划经济导致短缺,所以我们比较注重经济增长的效率问题,即财富如何在短期内增长,“蛋糕”如何做大;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必须正视“蛋糕”如何分配。实际上“蛋糕”如何做大是一个问题,而如何分配又是另一个问题。况且,对上海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发展条件而言,笔者认为“蛋糕”做大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做大的“蛋糕”如何分配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