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同推进凝心聚力破难题——松阳县通过“大搬快治”使1728名群众摆脱地灾威胁作者:项柳洲毛蔚来源:《浙江国土资源》2017年第9期今年以来,松阳县按照“以搬为主、搬治结合”的要求,举全县之力,破障碍、解难题,由点及面推进“大搬快治”工作。截至8月31日,全县14个乡镇(街道)35个隐患点避让搬迁工作实现汛前撤离、协议签订、房屋腾空和房屋拆除“四个100%”,共完成避让搬迁532户、1728人,完成丽水市下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三年总任务。一、全县发力推进“大搬、快治”1.组织领导有力推进自今年初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行动开展以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将“大搬快治”工作作为十大民生实事来抓,并列入全县重点工作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各乡镇(街道)领导坚持扎根一线、靠前指挥,督促指导各村两委具体实施。县领导频繁下沉,调研工作进展情况,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在监督过程中找问题、献良策,共提出各类问题建议16条,均在第一时间落实解决,有力助推了全县“大搬快治”工作。2.工作机制得到强化第一时间调整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王峻担任组长。建立县领导联系督办、乡镇(街道)领导具体负责、工作人员具体联系的项目对接机制,确保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工作稳步有序。同时,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组建攻坚小组,充实人员力量,健全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全县纳入监测的60个隐患点全部由副处以上领导联系督办,每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现“定人、定点、定时、定责”。3.扶持政策保驾护航经过5轮反复意见征求、政策研讨,先后修改26稿,出台了《松阳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实施办法》。该办法中采用了多样化的避让搬迁安置方式(迁建安置、公寓安置、货币安置、其他安置等),由搬迁户自愿选择,对各种安置方式的补助标准也作了明确规定。为提高群众搬迁安置的积极性,该办法还实行6月30日前和10月31日前完成签订协议并自行拆除旧房的,分别以8000元/人和5000元/人的差别化标准作为拆房奖励和过渡期租房补助。在安置政策方面,有效结合农民异地搬迁、下山脱贫等工作,选择交通、环境、教育、产业发展等条件好的地块建避让搬迁安置小区,如西屏街道铺门小区、古市镇筏铺小区等,共计可安置500户、1800人,配套建有幼儿园、商业用房、居家养老用房等基础设施,同时安置户还可享受银行按揭贷款等扶持政策,解决搬迁户群众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二、创新方法营造浓厚氛围1.你追我赶争优创先为加快工作进度,松阳县绘制“作战图”、制定“任务表”、落实“责任书”,实行“每日一快报、每周一通报、半月一点评”的工作方式,实时报送工作进展和成效,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县专门针对“大搬快治”工作累计召开了2次动员部署会、2次现场办公会、5次点评会和9次会商会,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2.协同作战快速推进紧盯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关键举措,采取分片包干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重点突破法、一抓到底法等办法,促使各单位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县防治办、农办、国土、建设等相关单位成立攻坚小分队,进驻到村,主动对接,当面答疑,现场办公;省第七地质大队积极配合,对地质灾害点进行专业核查,使避让搬迁工作有的放矢;县国土勘察测绘规划院主动配合,工作时间排成“7+黑”,加快推进搬迁户房屋面积测量复核,为灾害点拆除旧房,消除隐患争取了时间。3.攻坚破难自我加压“大搬快治”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任务计划和县领导指示“三年计划第一年完成70%,第二年完成30%”,严格政策把关、严格考核排名、严格督查落实,严格督考机制,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并纳入重点工作年终考核;采取“挂图作战、挂表督战、限时消号”;同时,通过微信工作群,每天发布工作推进情况,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排名,在重要时间节点统一发布“督战令”,对排名落后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公开约谈,始终保持全县紧锣密鼓、强势推进的工作态势。三、突出典型合力推进搬迁1.宣传报道入人心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