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我们先来关注一则新闻:10月18日晚,“心中的圆明园”,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主题晚会在大水法遗址前举行。一座维克多·雨果的半身青铜雕像也于10月16日下午在圆明园揭幕。雕像位于大水法遗址东侧,底座上用中法文字镌刻了雨果的一封信,是什么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写信缘由。巴特勒上尉想用雨果的声望为自己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2、雨果简介。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3、积累字词。谴责(qiǎn)震撼(hàn)给予(jǐ)赞誉(yù)恍若(huǎng)珐琅(fàláng)眼花缭乱(liáo)耗费(hào)惊骇(hài)晨曦(xī)瞥见(piē)赃物(zāng)箱箧(qiè)制裁(cái)荡然无存(dàng)4、题记后记学生根据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以作文题记和后记的形式写出对文章的理解。合作交流美读探究三、鉴赏奇迹。1、找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简析。讨论后明确:①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②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③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的评价,语言优美而富有激情。写法特点:先概括描写,然后具体描写,再概括描写。2、精彩反语⑴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采用了什么样的语言?有何作用?①“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极力讽刺了侵略者的丑恶行径。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里包含着作者的愤慨之情,因为能做出摧毁圆明园这样的“艺术杰作”的行为的人,不能算文明人;能建造出圆明园的也绝不会是野蛮人。③“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强盗的行径是丑恶的,把抢来的东西展览,不是展览“破烂”又是什么呢?……⑵学以致用小练笔:学生模仿雨果的反语,也来讽刺一下侵略者。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