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语文《散步》教案【教学设想】《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此单元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亲情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来看,单元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适合学生朗读,本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从“散步”这件小事中学习作者孝敬老人、担当责任的美好品德,从而理解全文。【教学目标】⒈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⒉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⒊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圈点批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是的“和”字导入。2008年的这个夏天,我们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在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文艺表演中,出现了“活字印刷”表演,这个图景既像古代的活字字盘,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其中出现了什么字?还记得吗?(共出现了三个“和”字。)展示幻灯片1:“和”字的展现,既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板书)一个“和”字,浓缩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核心精髓,“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讲述的就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故事,莫怀戚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散步》。展示幻灯片2:【设计说明:调动学生最近的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二、整体感知,把握主题⒈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文意。【点击多媒体播放器:《散步》朗读】⒉学生自读,复述课文内容。问题1: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提示:尽量不要看书。展示幻灯片3⒈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⒉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⒊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有一天,我的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在春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到田野去散步。我的奶奶身体不太好,她本不愿意出来,但爸爸说正是如此,才应该多出去走走,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奶奶就拿了外套和我们一起去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奶奶想走大路,大路平顺;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爸爸思考了一会,最终决定走大路,因为他觉得伴同奶奶的时间不太长了。但奶奶却摸摸我的头,改变了主意,最后我们还是走了小路。到了一处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蹲下身子,背起了奶奶,妈妈蹲下身子,背起了我。我们一家人说说笑笑,非常愉快。⒊了解文中人物性格问题2:结合课文内容,请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奶奶。展示幻灯片3:同上明确:爸爸:孝顺、有责任心妈妈:温柔贤惠奶奶:慈爱“我”:乖巧懂事【设计说明:设定的情景中评价人物,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融自己的情感于学习过程中。】⒋理解文章主题问题3: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展示幻灯片3:同上明确:和睦、温馨、互敬互爱、团结、幸福、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⒌教师小结:这个家庭之所以如此幸福、祥和,是因为他们都从维护家庭的和睦和团结出发,尽量为他人着想,这正是他们对这个家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说要爱家庭、爱国家、爱民族,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爱,就是责任。(板书)【设计说明:对故事进行变换人称的创造性复述,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对文章丰富的情感进行深刻体会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更有助于学生从心灵深处确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很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