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建筑业现状1.1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中特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1.2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1.2.1技术人员比例低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1.2.2平均技术含量低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1.2.3资金投入低1建筑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2005年建筑业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1.2.4低收益高负担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建筑业的效益和收益状况,长期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1.2.5竞争激烈建筑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在工程数量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2、建筑行业前景展望2.1建筑业前景展望由于环境因素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基本构架、格局和基本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2.2行业地位不会变2长远看,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尽管2011年中央政府打击高房价政策会动摇房地产商的投资热情,但是拉动内需的要求,以及国家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大量开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显火热。短期看,建筑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这两大任务仍旧不会改变,因而其支柱产业地位不会变化。2.3企业模式不变在行业地位难以出现本质性改变、当前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不会出现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上很难改善自身处境。2.4政策指导思想不变2.4.1拉动经济建筑施工行业虽然低效,但效益体现在建筑业价值链的其他部分及相关行业,从宏观经济整体而言,外部要素对建筑行业的投入,仍然很好地拉动了经济发展,在这一拉动过程中,建筑施工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很好的转泊平台。2.4.2缓解就业压力平衡城乡发展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在这个进程中,如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大量经济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业成为最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2.5国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