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在内容和体裁上,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而《为人民服务》《最后一次讲演》和《未有天才之前》则主要记录人物语言,重在体现讲演者的思想。因而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要进行人物形象地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文章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个单元中学过《为人民服务》、《最后一次讲演》和《未有天才之前》,这几篇演讲体的文章,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是有别于前几篇的,第一次接触此类的文章,课文较短,可以深入细致地品味课文,并延伸拓展学习内容,如探究对梁任公的外貌、神采的描写,探究课文语言特点,讨论有关梁任公其人其事,……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写一篇记人记事的短文,或写一段描写人的文字。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周我们举行的演讲比赛吧,你能描述一位演讲者的情状并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作者简介,筛选信息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二:自读课文两遍,第一遍,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第二遍,理清文章思路,圈点批注,将不懂的问题记下来:(1)齐读生字词:(略)(2)本文思路:先讲述演讲背景(第一段),再对演讲活动进行叙述、描写、议论(2---9段),最后点明梁启超作为学者的特点(第9段)。(3)学生质疑,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1):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