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6—10页。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的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2.训练学生能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3.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4.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文章中所阐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并能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感悟人生。2.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朗读训练,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2.文章所蕴含意义的多角度把握。3.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难点1.朗读技巧的训练。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突破1.朗读技巧的培养,需要有讲有练,可以选一段语言材料来作具体的朗读训练。2.人生哲理的体会需要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3.多角度地把握文章要求学生的思维不能局限于文章的主题思想,而是要用发散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好录音机、录音带,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电脑。2.制作好课件。3.布置让学生提前预习:解决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并初通文章大意。◆学生准备1.预习通过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设置话题,导入新课。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论话题,随老师进入新课。2.检查预习。2.做字词练习加以巩固。3.默读和复述故事。3.训练默读和复述故事的能力。4.分析文章中心。4.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揭示的人生哲理,受到情感教育。一、导入新课(约分钟)二、检查预习(约分钟)三、默读和复述故事(约分钟)四、分析文章中心(约分钟)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导入新课。1.巩固上节课的内容,随老师进入新课。2.解读课文,多角度阅读。2.学习课文,体会课文多方面涵义。3.文章结构分析。3.文章结构分析。一、复习旧内容,导入新课(约分钟)二、多角度阅读(约分钟)三、分析文章结构(约分钟)本课总结默读,学生在学习中用到的主要读书方法之一,也是获取书面知识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带着一定目的,速度非常快,嘴里不能发出声音,不能用手指着文章。复述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的重要方法,复述时要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总体上都较为简略,但其中事情的经过要略为详些。多角度地对同一篇文章进行思考能提高阅读的质量,有利于拓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思考角度是多角度的阅读首要问题,可以就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其他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本篇课文写“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可以把大的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这对学生以后人生路上面对困难、处理困难都有极大的帮助。板书设计2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生字词二、默读和复述默读要求:注意力集中,带着目的,速度快,不能出声,不能用手指着文章复述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较详)、结果三、分析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写“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可以把大的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搜集关于如克服困难的名句、事迹和同学交流。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字词练习。(1)给加粗字注音。头晕()目眩灰心丧()气着()眼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