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了解克隆的基本知识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理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深入浅出的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设想1、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教学重点1、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2、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课前准备学生: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并根据课文内容观察身边的“克隆”现象。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作好预习,从图书馆及网上查找有关“克隆”的知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同学们《《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了,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在某种程度上说在今天已经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1、一方面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1995年7月,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在英国诞生,一时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令人类茫然失措,科幻小说里克隆希特勒与克隆人兵团身影仿佛从这只温顺羊羔的背后浮现出来。克隆大事记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是在开始进食以后死亡。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简要介绍自己掌握的克隆知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1999年5月31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华人科学家杨向中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头13岁高龄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小牛。2000年1月3日:美国著名华人杨向东,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6头牛犊。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我国的克隆技术也发展很快,克隆兔、克隆羊、克隆牛等相继问世。随着克隆技术的日渐成熟,克隆人的阴影让世人对克隆技术的前景产生了疑虑甚至恐惧。克隆是否就是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它,人类会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学习复旦大学教授,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逾60年的生物学家谈家桢的一篇文章《奇妙的克隆》,让我们一起揭开克隆的神秘面纱吧!整体感知一、预习检查字词:繁衍yǎn繁殖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