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故事大道理,插播歌曲《爱的奉献》。教师讲述: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于1996年7月29日只身进入一个2000多米深的地下溶洞,他要进行一项与世隔绝的独居生活实验。一年后蒙塔尔重返地面,这时他的体重减轻了21公斤,脸色苍白如纸,免疫功能降至最低点,且情绪十分低落,不善与人交谈。面对记者,他走出洞口的第一句话是:“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奥秘,就是生活的美好就在于与人相处!”感悟:这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来自生命深处最真实的呼唤,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人交往首先要真情实意,互相关心,诚挚待人。并在相处中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细读课文,走近老王。思考: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地方?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3、作者一家的善良表现在哪里?四、品味老王、怀念老王。1、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2、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3、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哪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感悟1: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这加深了她的愧怍。感悟2: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六、总结新课、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板书设计老王“我”:同情、关爱————老王:不幸、善良人道主义【教学反思】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