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治水必躬亲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时主备教师第5单元24.治水必躬亲(钱泳)(二)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4.认识到不只是治水,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教学重难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课前复习抽三人翻译老师指定的句子。(三)齐读目标按要求翻译齐读目标字词小测验。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一)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对比论证)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显示)(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完成板书)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课文第二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二)探究质疑1.如果将第一、二段的位置颠倒,其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怎样?检查课前学习听读、自由读,齐读2.课文第二段是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阐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若去掉后其文章的论证效果怎样?3.通过研读课文后,你可结合现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各一,阐明躬亲、清廉的重要性。提示:A.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者们躬亲、清廉,造福子孙后代,功盖千秋。B.由于少数人贪污腐败,致使豆腐渣工程出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自读探究,质疑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回答自由读齐读小组讨论交流听讲,记笔记。三、达标训练当堂反馈1、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第一问:海瑞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第二问:课文中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完成练习。2、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好逸恶劳见利忘义3、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躬亲、清廉四、小结提升、拓展延伸海瑞是一个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的清官。被称为“海青天”。除海瑞治水外,请列举我国历史上其他的治水名人,并简要介绍其事迹。答:①禹: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用疏导的方法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②李冰:秦时蜀郡太守,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学生小结。板书设计海瑞治水躬亲,清廉(正面)躬历山川,亲劳胼胝不躬亲,不亲廉,则治水不成(反面)教学反思本课是本册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因此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内容的梳理,接着扣住议论文文体特点,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学习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技能。治水必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