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题1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一、导入:二、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三、朗读课文,纠正四、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五、研习课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六、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