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目标版八年级上《老王》的三个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并能有感情诵读精彩段落。3.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教学方法: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关注的,可能大多是球星、歌星(包括最热门的超级女声)。但是,你关注过这些你身边的小人物吗?(点击出现幻灯片组图:推板车的人,卖菜的人,拾垃圾的人…..)他或许是送煤气的大叔,卖小菜的老大爷,扫大街的大婶….你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幸福、他们的无奈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今天,作家杨绛,会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答案?我们来学习课文《老王》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简介:杨绛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2、字词检测3、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生答: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可见老王生活之“苦”。(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引导学生看课文§2中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怎样的脸,你能描述一下吗?明确:也“苦”:单干户,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3)提问: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明确::§5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6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心地善良§9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善。(4)提问: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明确:“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6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14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20关心老王的生活。四、问题探讨1、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要详写?师明确:老王临死前为我们送香油和鸡蛋,因为老王要报答作者一家对他的关心。知恩图报、心地善良。详写。因为这件事更能表现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而对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杨绛的感谢关心之意。杨绛所接受的礼物也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粹来自心灵最真实的馈赠。也让杨绛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这最能表现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所以要详写。提问:这一点对你写作有什么启发?明确:要写某个人物,有许多事可以写,如果每件事都花一样的笔墨来写,那文章可能就会象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但如果每件事又都一笔带过,那人物的形象就不会丰满生动。所以写人,要通过记事,而记事就一定要有详写有略写,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要详写,其它的可以略写,这样就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2、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明确:文章从动作、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除了正面对老王进行描写外,作者还写了自己见到老王时心里的想法,通过作者的表现来写老王,这种描写方法是什么描写方法呢?——侧面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老王行动的艰难。3、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明确: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