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语文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语文版_第1页
1/3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语文版_第2页
2/3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语文版_第3页
3/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2、理解课文说理的方法――举事例、提观点、作阐述、得结论。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并板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投影简介作者: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7篇,共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三、明确学习目标四、放录音范读课文五、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梳通文意六、反复朗读,体会文意,为分析理解课文做好充分准备。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提问:(1)、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教师小结: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2、指名读第二段(1).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这是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归纳:一是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过渡:文中在亮明了观点(人要担当大任,应当先受艰苦磨炼)之后,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看第三段。3、指名读第三段提问: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经过了主观思想斗争)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用于心、衡于虑)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色、声)教师归纳:由引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可以设想: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誎的臣子,那国君就会怎样?(胡作非为,独断专行……)国外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那国君就会怎样?(安于享乐,骄奢荒淫……)如果这样,那国家必将怎样?(灭亡)所以,国君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得怎样?(苦其心志……所为,即经过艰苦的磨炼)过渡:经过以上分析论证,作者推出最后的结论,齐读第四段。二、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背诵的程度。三、作业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2、现代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你有什么看法?板书设计:举实例六位圣贤(排比)提观点苦劳饿空行拂心筋体乏乱所志骨肤身为艰苦磨炼作阐述个人→国家得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语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