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28.奇妙的克隆备课指导【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桢(zhēn)草莓(méi)胚胎(pēi)蟾蜍(chánchú)两栖(qī)腺素(xiàn)蛋白酶(méi)濒临(bīn)繁衍(yǎn)二、形似字、音近字、同音字正音组词三、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四、词语积累匍匐茎: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平铺在地上的茎。这种茎的节上长叶和根,如甘薯、草莓等的茎。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分泌: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出某种物质。濒临:接近。五、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谈家桢,著名遗传学家。1909年9月15日生,浙江宁波人。1926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主修生物学,1930年毕业。1932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师从摩尔根及助手杜布赞斯基。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博士后研究助理。198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0年起他先后接受国际学术界给予的荣誉有加拿大约克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学院理事;当选为英国遗传学会和日本遗传学会的荣誉会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唐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荣誉公民奖。学术或专业团体任职:1983~1990,遗传学会会长;1984~1994,联合国国际遗传工程生物技术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1993,奥地利15~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工作简历:1932~1934,苏州东吴大学讲师;1936~1937,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助理;1937~1952,浙江大学教授;1952至今,复旦大学教授。30年代初起进行亚洲异色瓢虫色斑的遗传变异研究和果蝇的细胞一窗基因图及种内种间遗传结构的演变研究,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创立做出重大贡献。尤其是异色瓢虫等位基因嵌镶显性遗传和果蝇性隔离形成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的发现,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对我国遗传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60年代初领导的中苏合作的猕猴辐射遗传的研究以及70年代起的组织分子遗传学和植物遗传工程等研究,均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研究或管理成就:1930~1946,主持亚洲异色瓢虫色斑变异、遗传和进化的研究;1935~1946,主持果蝇遗传研究,种内种间染色体结构差异和果蝇性隔离的遗传机制的研究;1959~1964,主持猕猴辐射遗传的研究;1980~1994,参与植物的遗传基因工程的研究。专著或重要论文:1932~1986,《谈家桢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2,《谈家桢文选》,浙江科技出版社。授奖情况:1995,获得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2.作品简介《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生科技》1996年第11期,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技术的出现及不断完善的经过以及其在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方面的不可低估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最后提出了有关克隆人的问题,从而说明克隆技术能造福人类,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3.课文中部分科学术语简介(1)克隆:克隆一词是由CLONE音译而来,在音译名出现以前曾有一个意译名——无性繁殖系,指由单—细胞或共同祖先经分裂得到的细胞群体或有机群体。(2)英国PPL公司:是英国的一家医疗公司,曾与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合作,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植出克隆羊多利。此后,该公司致力于同样的技术培育使用于移植手术的转基因克隆猪。2000年3月,PPL公司宣布培育出世界首批克隆猪,2001年4月又宣布克隆出第—批体内含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猪。后又成功培育出有一个GT基因被“关闭”的克隆猪。这是异种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3)a-I抗胰蛋白酶是肝脏产生的异种糖蛋白,是人体内血清蛋白溶解酶(如胰蛋白酶)的主要抑制物。六、文章结构全文共16个自然段,自然分成4部分,文中并标有小标题。第一部分(第1~3段)小标题是“克隆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是克隆,这一部分运用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的概念,浅显易懂。第二部分(第4~8段)小标题是“克隆鲫鱼出现前后”。这一部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