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课时分配:二课时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1)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1、研读《亲爱的爸爸妈妈》正文前面所引萨特的名言。分析:萨特的话非常精辟,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跟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致之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引子。而读了全文后,回味起来,萨特的话无疑又是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解答:“沉重”与“美丽”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其实,“沉重”的是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纳粹将整个小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是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2、怎样理解《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分析:这些诗句歌唱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小结:这些诗句歌唱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仅供参考)三、重点研讨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四、品味语言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