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文艺的多元化景观。苏联社会主义艺术的风采;独具特色的亚、非、拉美文学;流派纷呈的现代西方艺术。2.能力方面:(1)通过感受现代艺术的原貌,形成正确概念,培养美感和鉴赏美的能力。(2)通过对苏联文艺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西方现代文艺的重心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过渡及其自身的发展增变,使学生思考转变的原因,培养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了解苏联文艺的风采,激发学生对苏联艺术产生喜爱情感。(2)以人为本,挖掘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4.学法指导方面:(1)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主体的参与作用——自己去听、自己去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此设计为演示型课件,需要大屏幕显示设备)的优势,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2)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设问积极思考、讨论发言,使其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苏联文学的沿革是重点。苏联文学从20世纪上半叶生机勃勃阶段到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推行,经过了不同阶段。苏联文学的沿革,既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的历史性变革,又反映了苏联文坛活跃与混乱并存的局面,特别是其所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苏联社会深层次变化的风向标。(2)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取代传统文学的历史进程是重点。这一进程真实反映了战后西方社会的全貌,具有时代特征和强烈的个性色彩。2.难点分析:(1)对“解冻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正确理解与评价。使学生理解它们是特定时代与社会条件下的产物。(2)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理解与评价。使学生能够全面把握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并辩证的看待历史事物。课堂教学设计师: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满了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谁来解答现代人的困惑?人们在思考——这正是现代文学艺术得以萌生的土壤。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看到太多绚丽、但却是变异的花朵。一、苏联的文学艺术1.20世纪前期社会主义文学的风采师:生机勃勃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是由一位只上过不到两年小学的一代文豪所奠定的。(屏幕显示高尔基照片及代表作)也许你没有读过这些小说,但我相信曾鼓舞了无数革命者的著名散文诗《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呐喊你一定记得。这位大文豪就是——高尔基。为什么把高尔基视为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作答)师:十月革命胜利后,大批优秀作家创作了许多同类优秀作品。请一位同学在书中找出三部代表作。生:(作答)(屏幕显示书名、作者)师:这些作品都把我们纳入一种宏大、悲凉的历史氛围中,具有浓郁的革命气息和强烈的生活真实感,反映了苏联革命的壮丽图景,在矛盾和冲突中显示出新世界诞生的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其中《静静的顿河》获得了1965年的诺日尔文学奖,肖洛霍夫恐怕是唯一不是以“东方叛逆”的形象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这部如史诗般恢弘的小说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应有的承认。奥斯特洛夫斯基则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以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由用心爱心专心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英雄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历程。小说感情真挚。其实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历时四年刻苦写作本身就有催人泪下的力量——他借保尔之口的内心独白尤为感人:(屏幕同步显示,伴配音)“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一时期的苏联作家,以真实的笔触塑造了正面的英雄形象,我们可称之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随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其绝对领导地位也扩展到文化学术领域,同学们可以想见苏联的文艺创作会受到什么影响?文艺领域更多的一味宣传苏联制度的优越性,为斯大林歌功颂德,当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