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学会运用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从实际感受中去理解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②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形成学生的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具备地球风带、世界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奠定了基础,但掌握程度差距较大。可以借用冷暖气团的成因,来理解寒暖流。【教学重点】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课时安排】1学时—1.5学时【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理念:构建主义理论与诱思探究理论都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1最终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教师至始致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知识的梳理者凝问的解惑。2.教学思路:以此为依据,设计思路如下:通过:A.课前预习,B.小组竞赛,C.当堂练习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后,教师总结指导学生归纳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3.教法的运用与学法指导运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指导。4.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这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的。【教法分析】1.依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内涵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故而本课将采用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实验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②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2.课前准备①教师:制作好《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多媒体课件并准备好实验小器材。②学生:每人分发一张参考资料(内含图1《全球风带模式图和洋流分布空白模式图》、图2《世界地理空白地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及教学实施】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小实验。下面请大家认真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取出盛着水的玻璃器皿,水面放一块塑料泡沫,代表表层一定区域内的水体。要求学生探讨: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让这一区域内的水体运动呢?学生1:吹气使塑料泡沫运动学生2:用勺子把水槽一端的水轻轻舀掉……[教师调控]<教师提示,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根据第一位同学所说的,泡沫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么,根据第二位同学所说的情况导致泡沫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2[做实验证明学生的这两种猜想]<教师归纳提升>在海洋当中也存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我们把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又称海流。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在海洋中会同样出现不同成因的表层海水的运动,即不同的原因形成的洋流。对应这个实验的探究结果,分别命名为:风海流、补偿流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法。预期目标:创设实验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理解风海流、补偿流形成的原因,并为自己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的成因做好铺垫。承转过渡:在实际当中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我们知道地球上有六个风带,那么,在这六个风带的作用下形成的洋流流动方向你能画出来吗?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的形成[动手、讨论、探究]:通过做图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为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