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2、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3、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4、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5、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从中感受至爱亲情。2、把握父亲的思想性格。教学难点: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成长的。课前准备教学准备学生:(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让学生课下通过图书及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3)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教师:(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教学设想:1、教学本文,老师不必过多讲解,关键是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情感,使学生自己能够感动。不要一上来就分析,以致把整篇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2、可以抓住眼前事与过去事这两个方面,让学生看看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的脉络。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1983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她是个聪明、纯真的小学生,她意外发现妞儿正是思女成疯的女人秀贞多年前遗失的女儿并使她们母女相认,但秀贞母女却在相认后出走的当晚,被火车轧死;后来小英子又偶然认识了可亲、可爱的小偷叔叔,得知他偷东西是为了供弟弟上学,不久,英子又眼睁睁见到这个小偷被警察抓走了;此时,英子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故:先是女佣宋妈因亲子被卖而暗泣,她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失去儿女,后来英子的当教师的父亲因积劳成疾而去逝,宋妈也被她的丈夫接走了。英子就这样与一个个朋友和亲人离别了,伴随着她童年远去的脚步。影片没有曲折的情节和戏剧性的冲突,整部影片的画面和故事都平平淡淡而充满了散文诗一样的忧伤情调,含蓄地传达出一种哀思和惆怅之品读资料创设预定情境,导入新课情。小英子虽然是个孩子,但她特别懂得感情,她幼小的心灵不但感受到了人情中的友爱和亲情,并敏感地感受到了身边这些人的不幸以及离别的哀伤。也唯其因为英子是个孩子,悲剧在她眼中才不象在成人眼中那么强烈而明确,对这个离乱的成人世界,英子是似懂非懂的,因而哀伤也是淡淡如烟、清丽婉转的。这是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也正是一个真实的北平。它反映了小人物生存的悲哀,在那个艰辛的岁月里,广大人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忍受巨大的心灵痛苦:秀贞的弃女和思女成疯、小偷不得已的偷窃以及宋妈割肉泣血的卖子,就连身为知识分子的英子爸,也因不堪生活的重负而英年早逝。虽然现实是这样的严酷,但孩子的心中有着希望和生机,因此故事没有被不幸淹没,而只代表着昨天、唱着忧伤的歌离我们远去。原作者蕴籍地反映了丰厚的现实人生,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指导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点拨〔林海音传: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文学常识积累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