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中历史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要求学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含义: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表现(1)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分离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列强操纵中国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3、原因:(1)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4.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二、洋务运动11、含义: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3、概况(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代表:在中央是奕,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4)旗号:前期打出“自强”旗号;后期打出“求富”旗号。4、实践(1)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近代军事工业的三个特征(封建衙门式企业)第一,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第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如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赶上了德国,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水平。第三,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2)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带有近代企业的性质)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例如,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全套纺织设备。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