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中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1课标导航]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掌握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一个中国”的观念,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统一台湾存在的阻力;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三.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材料收集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体验祖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哪七子?如今都回来了吗?(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习新课情境探究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忆和合作探究解决第一组问题:问题1: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复习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让学生分别找出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体会旧中国的屈辱史1、香港问题由来回忆香港被英国侵占的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租新界实质:中英国家之间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12。澳门问题由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船遇风暴,需要到岸上晾晒货物,贿赂当地官吏,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可见,澳门问题是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长期占据的结果。实质:中葡国家之间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3、台湾问题的形成:思考: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两次分离与回归?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深入设问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出:港澳是外交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教师过渡设问3:我们清楚了问题的由来,那么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呢?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途径,它们各有什么利弊呢?如果你作为决策者,你将选择哪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武力解决,将会给岛内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武力解决最终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情境探究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提出(形成、内涵、意义)(学生看教材第一目,从中概括所提问题的答案)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台湾设特别行政区80年代初,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问题探究1:据历史纵横分析“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思路引领: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材料中说在实现国家统一后,台湾地区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针对什么权利而言的?而经济特区的特殊权利仅仅指哪方面权利而言?在这两种地方分别实行什么社会制度?通过分析同学们可以知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