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中信息技术《6.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网上道德规范标准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2.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过程与方法】1.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学会判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2.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能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抵制和防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修养。2.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积极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3.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安全法律意识的养成。教学难点: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即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犯罪。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发现教学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教学地点:网络教室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前两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网络搜索了解了什么是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犯罪,整理了许多破坏信息安全的案例。实际上破坏信息安全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就时有发生。前两天我收到一条短信,给大家念一下,(短信内容略)听了上边两条信息大家是怎么想的?刚才这条信息因为是采用了一种比较贯用的手段,所以大家一下就识破它了,但有一些比较隐蔽的恐怕就不那么好看透了。上节课,我们的课正上到一半的时候网突然上不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又恢复正常。大家还记得这件事情吗?生:记得。师: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生:不知道。师:那天部里一个年轻老师从邮件中接收到一个安装程序,发件人自称:在机器上安装该程序后可以使上网速度提高1倍,而且可以随时用该软件下载在网上浏览到的各类文件。这个老师架不住诱惑就在机器上安装了该程序,结果大家猜怎么着?原来这是一个黑客程序,不仅迅速地删改了那台PC机上的数据,而且开始对学校服务器进行猛烈的攻击,而这个老师自己却并没意识到。不过幸好网管老师及时发现把那台机器封掉了,否则我们的校园网恐怕要面临严重的威胁了。这件事情所幸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否则可就不仅仅是网络道德问题了,而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加以衡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二、提出任务,展开搜索师:请大家打开课本P136页。课本第六章第二节先是从网上道德规范的角度列出了网络活动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在P137页,找同学读一下。生:(读)师:由这四个问题,进而引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咱们同学能做到吗?(生答)师:对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我国自1991年国务院颁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来,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的立法,课本P139页到P140页列举了其中部分内容。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学习一下。(生看课本)师:尽管维护信息安全的法规不断出台,但仍然屡屡有人以身试法,网络犯罪是屡禁不止。我从大家上节课所搜索的案例中筛选了三个典型案例,已经发放到每个同学机的桌面上(如下图截取的网页所示)。(分析展开)①杨均和曹振筹建黄色网站案;②北京首例黑客刑事案;③网上高考试题贩子受审。这三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点,他的发生都与我们学生群体有关。特别是前两个案例中涉案人员都是学生,如果撇开网络犯罪单就他们的知识水平来说,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我们中的佼佼者,但现在他们却沦为了阶下囚。站在一个高中学生的角度上你是如何来看待上述涉案者的呢?请大家参看课本P137页所列举的网络信息活动中的四个问题,分析上述案例1、该案例属于哪一类问题?2、造成的危害是什么?3、对此案例你有何感想?根据课堂时间的安排分小组进行思考,分析结果可直接打开网页右上角的“思考?”在WORD文档中填写。(设计目的:引导学生站在一个高中学生的角度上,通过对发生在自己同龄人身上的一些真实的事例来深刻地反思,以期达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目的。)一会儿分别找同学回答。三、自主练习、完成任务生:练习师:巡回辅导,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四、成果展示、综合交流师:刚才通过巡回观察,我看到大家经过思考,对三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