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函数的概念(2)从容说课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深刻理解函数概念,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节通过训练求不同函数的定义域,使学生认识到函数的定义域的重要性,通过对抽象符号f(x)(即x在对应关系f下对应f(x))的理解和使用,使学生认识到符号f(x)本身就是三要素构成的整体.通过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进一步体现三要素整体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函数的内涵,使函数概念在更高层次上再现,也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函数概念在高中阶段处于核心知识地位,和今后函数性质的研究,特殊函数的研究有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建立各种联系,从而给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继续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记号以及与函数概念相关的定义域、函数值、值域的概念.2.掌握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条件.3.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探索客观世界中各种运动与数量间的相互依赖关系.2.使学生掌握求函数式的值的方法.明确f(a)与f(x)的区别与联系.3.逐步培养并提高批判思维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使学生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教学重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求法.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讲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函数的定义域是怎样的?它有几个要素?分别是什么?生: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有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师:函数的定义域由什么确定?生:函数的定义域由数学运算规律决定,即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用心爱心专心1二、讲解新课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函数的定义,在函数的定义中,符号y=f(x)即是“y是x的函数”的数学表示,应理解为:x是自变量,它是关系所施加的对象;f是对应关系,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解析式,可以是图象、表格,也可以是文字描述;y是自变量的函数,当x为允许的某一个具体值时,相应的y值为与该自变量值对应的函数值,当f用解析式表示时,则解析式为函数解析式.y=f(x)仅仅是函数符号,不是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是解析式.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x)外,还常用g(x)、F(x)、G(x)等符号来表示.对于一个函数y=f(x),必须指出的是f(x)与f(a)既有区别又有联系,f(a)表示当x=a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而f(x)是自变量x的函数,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变量,f(a)是f(x)的一个特殊值.例如一次函数f(x)=3x+4,当x=8时,f(8)=3×8+4=28是一常数.当y=f(x)用数学式子表示时,如果需要把x、y看作并列的未知量或点的坐标,那么y=f(x)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方程.例如,二次函数y=x2,在需要时,也可以看作是一条抛物线的方程.【例1】教科书P20例1.本例的教学任务:(1)学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在中学阶段,所研究的函数通常是能够用解析式表示的.如果未加特别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在实际问题中,还必须考虑自变量的允许范围.(2)对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会由给定的自变量与函数的解析式计算函数值.(3)进一步体会函数记号的含义,能区别f(-3)、f(a)、f(x).【例2】已知f(x)=(x∈R且x≠-1),g(x)=x2+2(x∈R).(1)求f(2)、g(2)的值;(2)求f[g(2)]的值;(3)求f[g(x)]的解析式.方法引导: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