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难点:计时、组织实施教学。【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以及各小组: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各一个。【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课【创设情景】老师每天上班时汽车都要经历一个下学生观察、课件展放一辆汽车上坡和下坡的情景。坡的过程,在下坡时我往往不踩油门,这时汽车下坡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可以用什么来粗略地描述汽车下坡时的快慢程度?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回答:平均速度二、新课讲授: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请利用桌面上的仪器,组装斜面,并观察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快慢变化情况,提出问题,步入第一环节——提出问题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做做看看】今天我们在实验室模拟汽车下坡的情景。组织学生动手组装斜面,并观察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快慢变化情况是怎样的。(设计意图:体验与感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快慢变化情况)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动手实验发现问题思考、讨论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猜想假设【想一想】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大胆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同学们的猜想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怎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呢学生思考、讨论、大胆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各小组互相补充。——设计实验【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提出问题】1.你认为这个实验如何进行?2.你能设计这个实验的表格吗吗?请把你设计的表格画下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设计方案:根据公式需要知道的量是路程和时间。【实验原理】公式【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各一个。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补充?【交流总结】大家设计的方案都是测出全程、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测量平均速度就是这节课的实验目的。(出示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方案中的平均速度是由公式求出的,这就是实验的原理。(出示实验原理)方案中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实验还需要哪些器材?(出示实验器材)(设计意图: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各小组展示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见附件1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实验步骤】【交流总结】结合学生的设计方案总结出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2.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3.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5.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S1-S2和下半段时间t3=t1-t2,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10金属片s3s1s2S3=t1t2t3t3=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s1-s2t1-t2(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增强学生实验的可操学生明确实验步骤。学生结合图分析比较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的测量方法。学生交流回答:1.小车的坡度要很小,小车在斜面的运作性。)【提出问题】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2.刻度尺的使用:紧靠被测物体放正、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记录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