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物理01-2运动的描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3.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故事导入【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提出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起求知欲望。二、新课讲授1.机械运动(1)认识机械运动的普遍性(2)机械运动的概念(3)其他运动形式引导学生观看课本P16插图和课件展示的图片。【课件展示】【布置读图】课本P16图【提出问题】(1)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举出一些。【归纳总结】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自转、公转也在运动,整个太阳系、乃至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引导】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提出问题】阅读课本,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形式?【过渡问题】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观看图片,直观感受各种物体的运动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深化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问题(2)答案预设: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九号”飞船……】思考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找到答案: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感知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思考回答,在思维冲突中初略感受在描述物体运动与静止中不自觉选择了“标准”。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膨胀中的宇宙2.参照物(1)参照物的概念(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设置问题情境一】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觉呢?【设置问题情境二】课本P17“想想议议”【归纳总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被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强调】(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树木、建筑物、高山)作为参照物。(3)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无位置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总结并引申】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2)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件展示跟踪典例】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讨论交流: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人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不自觉的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觉的树木在运动、向后退。讨论交流:观察者先以对面行驶的火车为“标准”,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标准”的火车相距越来越远,位置关系发生变化,观察者觉得自己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观察者后以地面为“标准”,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地面位置没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