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学目标与知识点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3.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教法设计【教学重点】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教学媒体】自学用“学习资料”;PPT课件【教学方法】引导自学与讲解相结合思考问题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细胞的命名者是谁?谁建立了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魏尔肖对细胞学说做了怎样的补充?2、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哪些部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使用光学显微镜时的操作顺序是怎样的?光学显微镜所成的像与标本之间的关系如何?常见的电子显微镜有哪些?3、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一样吗?同一生物的相同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一样吗?不同细胞的形状相同吗?细胞能保持一定形态的原因是什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引入: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中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这些物质基础上构成的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是怎样的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逐渐揭开细胞的神秘面纱。(板书: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1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自学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9~32,思考投影出的导学思考题: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细胞的命名者是谁?谁建立了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魏尔肖对细胞学说做了怎样的补充?2、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哪些部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使用光学显微镜时的操作顺序是怎样的?光学显微镜所成的像与标本之间的关系如何?常见的电子显微镜有哪些?3、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一样吗?同一生物的相同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一样吗?不同细胞的形状相同吗?细胞能保持一定形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学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对主要知识信息进行简要归纳: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细胞的发现(1)1665年,英国R.Hooke发现cell(实际是细胞壁)。(2)1677年荷兰AntonieVanLeeuwenkoek用自制的显微镜真正观察到活细胞。2.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创始人:德国植物学家M.Schleidon和动物学家T.Schwann(2)内容: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3.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1.主要由聚光镜、目镜、物镜等部分组成(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主体)。2.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3.最大放大倍数只有1500倍。4.成的是倒像。5.镜口率反映分辨率的大小,镜口率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二)电子显微镜1.目前使用的电镜已经能把所要观察的物体放大上百万倍。2.常用的有透射电镜(适于观察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和扫描电镜(主要用于观察细胞等样品的表面形态和结构)。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1.细胞的大小:(1)差别很大:大多数高等动物、植物的细胞体积一般在20~30μm之间。(2)多细胞有机体的细胞的大小同生物体的大小无关。(3)细胞体积的最小极限决定于细胞独立生活所需的最基本成分的体积。2.细胞的形态(1)形态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多角形、棱形,甚至不定形等等。(2)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统一的。四、边做边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是:(1)安放(2)对光(3)压片(4)调焦(5)观察【作业】《学习与评价》本节相关练习【板书提纲】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1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细胞的发现2.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创始人:(2)内容:(3)意义: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二)电子显微镜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教学反思“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学生必须掌握好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系统地总结,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